【摘 要】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不同时期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回顾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这六十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对于指导“十四五”规划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年计划
一、序言
2019年,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中包括“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明显提高”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这是因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1]。
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蓝图和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期的五年计划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特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也会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本文通过梳理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程,旨在为“十四五”规划期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程
(一)关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史阶段的划分
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年计划制定情况及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探索建立阶段(1949年-1962年);曲折发展阶段(1966年-197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7年-1990年);科学发展阶段(1991年-2010年);新时代的发展(2011年-至今),五个阶段。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程的回顾
1、探索建立阶段(1949年-1962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年提出,目标是“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力求建立国家工业化。“二五”计划的实施主要分为了“大跃进”和“调整”时期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一阶段由于经济结构失调导致三年经济困难,不得不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围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展开工作。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1953年-1954 年间,为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培养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服务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专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958年3月,全国教育行政会议提出要促进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和“大跃进”。相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明显的“跃进”色彩。这种教育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1960年11月,中央文教小组召开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对文教战线的“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瞎指挥风”进行了纠正,研究了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问题。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盲目追求大跃进的偏差得到纠正,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2]。
2、曲折发展阶段(1966年-1976年)
“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则贯穿于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备战和阶级斗争为重点。
在这一段时间,高等院校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秩序被打乱,高校大学生也被卷入了政治运动中,在“造反有理”的口号引领之下,青年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到社会的大“串联”、“斗批改”运动中,一度发展到 “停课闹革命”的程度。1972年高校重新恢复招生以后,由于极“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各种形式主义的政治学习“批判会”、“讲用会”所取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社会的政治教内容就是大学的政治教育内容,社会的政治教育形式就是大学的政治教育形式[3]。
3、恢复发展阶段(1977年-1990年)
“六五”以来的五年计划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指导方针中不再有主观求快的提法,五年计划的制定更立足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七五”计划中第一次明确出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2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提出“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革命理想,讲革命道德,守革命纪律,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由此,全国各高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
但随着社会思想的日趋活跃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思想上的迷茫,1989年发生的学潮表明,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也指出,改革开放后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
4、科学发展阶段(1991年-2010年)
从“八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五年计划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也更加强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我党也深刻认识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八五”、“九五”、“十五”计划都将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单独列为一篇,进行详细的计划安排,这些转变引导着思想政治工作向全面、客观、理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