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网在线投稿网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浅谈现代艺术中网格系统的运用

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摘  要】本文从网格系统的定义和来源出发介绍了网格系统,并简要探讨了二维到三维的现代艺术活动中对网格系統的使用,以及直到网格系统正式形成时艺术家们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网格系统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以及平衡理性与感性的工具,也将在当代的艺术活动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网格系统;现代艺术
  1.网格系统的定义
  网格,又称栅格,指横向的和纵向的线条垂直或交叉,将一个平面分割成网状结构。瑞士设计师汉斯·鲁道夫·波斯哈德曾在编纂的《版式设计网格构成》给网格下了如下的定义:“一种安排均匀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网状物。”网格系统又称为栅格系统,英文为“gird systems”。运用规则的网格阵列来指导和规范平面中的版面布局以及信息分布。它又称为标准尺寸系统、瑞士版面设计、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等。
  网格是设计得以成立的基础,设计师们能从容的将各类不同的设计元素整理集合到一个平面上,使所有的设计元素——字体、图片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协调一致成为可能。它本身所具有的结构性和秩序性为设计更添加了严谨感,并且网格系统可以帮助设计师们管理页面上所有安排好比例的视觉元素。网格系统在二战后成为潮流,并已经成为了现在版式设计的主流风格之一。
  2.网格系统的来源
  原始社会人类就发明了象征神明以及部落的图腾。公元前三千年,埃及人用莎草纸上书写了追捕逃犯的缉捕令。这张缉捕令的文字横向纵向都是对齐的,具有清晰明了、井然有序的特点。周围已然保留了页边距,可以看出此时人类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版面的排列。
  作为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帕特农神庙,就已经采用了网格的这种设计手法。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31,接近希腊人崇尚的“黄金分割比”。
  最早的网格原型是13世纪由建筑设计师维拉尔·德·奥内库尔所画的图表,其中的比例版面和谐,直到现在设计师们也热衷于使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对网格的产生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倡导以人为中心,人文思想空前流行,渐渐摒弃了宗教神学在绘画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重视对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并发明了线性透视法。虽然在其中不能明显看到网格的使用,但透视线相交产生的正方体,进一步在绘画中体现了规整感和秩序感。
  15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出现,使平面广告进入了新的纪元。来自奥格斯堡的印刷家厄哈特·拉多特于1492年出版的《欧几里得几何元素》,他将文字排在页面的左半部分,右边附上插图以及解释的内容,版面工整有序,清晰明了。
  16世纪上半期,瑞士逐渐成为出版业的重要中心之一。乔佛雷·托利以罗马体为基础,将网格为设计依据,采用了严格的数学方法设计字体体系,这是网格系统最早的雏形。
  3.网格系统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
  3.1网格系统在二维平面中的运用
  在二战之前,就出现了许多前卫艺术家运用网格作为媒介创作的艺术品。如马列维奇,他断言:“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那么画家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与具象图形和简单抽象相比,马列维奇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形式,如方块。他不断探索着形体、色彩与空间的关系,他断言:“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画家,那么画家必须抛弃主题与物象。网格理性、绝对静止以及冷静的这类特性很好的满足了他的需求,让他在摒弃了具象元素之后,深入探索结构和世界之间的联系。
  同时,诞生于荷兰的“风格派”也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活动。以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为首,一小部分艺术家开始在作品中运用非写实主义几何元素进行创作,并于1917年创造了《风格杂志》,将这次艺术运动推向了高潮,网格元素在他们的作品中愈加明显起来。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网格遍布了他的整张画面,整幅作品更加秩序化、规整化,只有大小不一的网状结构在各司其职。如《百老汇爵士乐》中,通过粗细不一的线条构成的网格,以及色彩的运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与跳动。
  3.2网格系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用
  而将网格第一次运用到三维空间里的是荷兰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里特维尔德。他曾是一名家具设计师,他的《红蓝椅》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上最富创造性的经典作品之一,蒙德里安的作品是他灵感的来源。其背部被漆成红色,椅座为蓝色,构成了椅子的基本空间结构。13根黑色的木头相互垂直,构成清晰明显的网状结构。木条的两端被漆成黄色,用于体现它们只是连续延伸的部分中的一个片断。如果将里特维尔德每一根用于支撑的构件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无数个网格矩形方阵。
  网格系统的逐步形成与现代建筑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里特维尔德也将风格派的理念延伸到了建筑设计中。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且被视为建筑的现代运动标竿之一。这栋住宅外观别致,内部布局灵活,整个建筑的外形大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立方体,由横竖交错的线条和大片的玻璃窗子组装起来,形成构成主义雕塑的风貌。里特维尔德将网格系统挪用延伸到了建筑领域,通过系统的比例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的整体效果。
  3.3网格系统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真正将网格运用到现代视觉传统设计中始于二战后的瑞士。二战结束后,西欧部分国家的经济开始恢复,对设计的需求具体而强烈。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种崭新的设计风格——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在西德与瑞士正式形成。由于通过瑞士的平面设计杂志传播,世界各国都受到了其影响,因此又被称为“瑞士平面风格”。巴尔莫努力将风格派的特点引入平面设计中,利用纵横的简单数学式规范版面编排来从事设计工作。1928年他为瑞士巴塞尔设计的建筑展览的海报能明显看出网格的痕迹。
  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设计上的统一性。这个阶段网格系统发展日趋成熟。它采用网格为设计基础,在网格上采用非对称式的进行各种视觉元素的排版,将各类元素都规范的安排在这个框架之中。
  艾伦·路普顿也曾揭示了瑞士网格的重要方面:瑞士设计师们使用一个重复结构的范围来制造多样性和惊奇。而卡罗·维瓦莱利于1959年设计的《新平面设计2》的封面,采用简单而又高度数学化的方法编排版面,具有简单而明确的视觉特点,极富逻辑性和秩序感。同时,,网格系统在平面设计中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对后来的版式设计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结语
  网格作为不管是作为视觉元素,还是辅助元素,不论是具象艺术的表达,还是抽象艺术的探索,网格都以绝对静止,缺乏等级、中心以及变化的特性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网格系统具有科学性、秩序性以及有效的视觉传达功能,并且网格结构隔绝时间与事件,弱化了其叙述性,更添严谨性与工整感。现代艺术中,从绘画到建筑,再到平面设计中,都存在许多运用网格系统的例子,网格系统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也将在当代的艺术活动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深圳,1998:198-240.
  [2]朱其著.当代艺术理论前沿.4[M].凤凰美术出版社:江苏,2015:29.
  [3]张朵朵.网格的艺术[J].艺术百家,2006(06):107-114.
  [4]王美玉. 平面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网格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杨欢(1996.9-),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学术型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检测系统 官方入口

万方查重职称版 万方查重大学生版 万方查重通用版 万方查重硕博版 万方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