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个人体质水平得到国家关注的今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凸显学科的积极作用,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构建“学、练、赛、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练习、比赛和评价中成长,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水平,是一线体育教育工作中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练习;评价;自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标准。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练习,培养学生端正的体育意识与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十分重要。当下,许多的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老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去教”,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落实在课堂上,笔者以所执教的水平四《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为例谈谈对“学、练、赛、评”一点的思考,以期引发大家的共鸣。
一、“学”:以问题导向,从学会到会学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单一身体练习”就是课的教学内容,即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由此可见,把“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不仅强化了教师教的意识,更加注重了学生“学”的行为,不仅让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知道这个方法的作用、价值及评价要求,同时学会和掌握这个方法并用來日常锻炼身体等。
一些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育学习都采用一些“灌输式学习”,课中常见的是“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性质、项目的特征等理解不够深刻,多停留在表面,教师的讲解浅尝辄止,学生缺少深度思维,没有进入深度学习,而体育课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体育老师在教学时要明确:
第一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
第二带着这两个问题,紧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将其与学习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
第三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多以引导式教学为主,问得有目的、有技巧,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习得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迁移拓展至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达成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如,我所执教的《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中,在课开始时的设问:“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学习足球,成为赛场上的足球明星,为班级、为学校、将来为国争光?”“今天学习脚内侧踢球,将为你们成就足球梦想奠定基础。”课的导入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却基本回答了本课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练”:探究练的乐趣,从被动到主动
一节体育课中的组合练习是“单一身体练习 ”的延伸与拓展,是将“运动技术”或者“动作方法”内化为“运动技能”的表现形式。组合练习的设计对体育教师的课堂设计有很大的考验,在设计时不仅要以巩固提高动作(技术)方法、发展体能服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学练环境中把所学的“单一身体练习”转化为一种“能力”,因此“教材三个一”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之一。
体育课中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能在练习前明白为什么练、怎么练,明确练的价值及练的方法、练后能用的时机,学生就能自主地参与练习并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再次练习的意愿,使运动的快乐能持久地保持。为此,特别强调练习前,要认真设计练的内容、练的难度梯度、练的方式方法、练的时间把握、练的情境设置(场景布置、场地器材)、练的结果预期等,以实现练得有趣味、有层次、有节奏、有负荷、有教育意义。
《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学生乐学奠定了基础。首先,在课的流程上,教师设计了多个能力升级的小台阶,前一个台阶是后一个台阶的基础。如,“1.学生体验用脚内侧踢球→2.教师完整动作示范讲解→3.技术学练(两人一组传球)→原地小碎步传准的练习)→4.组合练习(拉球传球练习→扣球转身传球练习)5.游戏:传球射门(直传斜插二过一射门练习→优秀小组学生展示)→6.教学比赛(4个组半场传接球)→7.体能练习→放松、小结”。整个教学设计在练习内容的难度设计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在组合练习中体现出结构化教学。其次,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主动把自己从“操控员”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努力为学生营造“乐学”的课堂氛围。
三、“赛”:创设真实的情境,从会做到会用
“教材三个一”中的第三个“一”是要求一节课中要有比赛或游戏。“赛”是对学生学与练的成果的检验,是体育运动快乐的最高体验形式,是培养孩子优秀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任何体育技能的学习都是要为学生能够“会用”或“会比赛”服务的。既然是比赛,就应该有条件限制,如环境要求、规则要求等,同时一定要结合项目特征,指向“会运用”与“能力的提升”,达到能用、善用、会赛、会游戏的目的,真正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比赛,值得大家关注。平时有一些课堂学习缺少在真实的情境(如比赛等)中学习的机会。真实情境的教学,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深入剖析,挖掘教材的本质,领悟教材的育人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说真话、真对抗、真比赛,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原生态的学习,让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产生真实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达到最真实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动认知和技战术运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追求学生全面的会。
如,在《足球:脚内侧踢球》一课中,学生从个人模仿到相互合作传球、传跑练习,体能练习等,最终进入实战。在比赛中,学生需要面对场上的情况,瞬间作出判断,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遵守规则、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让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赛中生长、学生技能在赛中升级,即从会做到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