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语文教材当中涉及到很多有传统文化相关的篇目,例如文言文作为古代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一直以来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文言文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感悟文化底蕴,因此如何提升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是语文学科工作的关键点之一。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文言文閱读教学在现有的初中语文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感悟,就需要通过优秀的文化载体进行阅读教学改革,通过语言文字品味背后的内涵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优化理论的指导之下,需要进一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了解到各个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以此为基础提升教学有效性。
1.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提升方案
1.1 重视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作在语文教学中属于主体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在教学应该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征,重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当中有价值的部分作出补充和拓展,将其作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契机。其中文章的情感是文章的精髓所在,这些思想情感表现的是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价值追求,也是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言文篇目非常多,而且一般出自于经典大家,很多文化都能集中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角度。例如,在《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的阅读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文章创作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作者在文章当中表达的深层次情感,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从表面上看,作者体现了对于景色的赞美和歌颂,但实际上却是对动荡社会的一种侧面描述。正是由于官场的黑暗,,才能让作者将情感寄托在山水景色当中。而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提到的谢灵运作为研究切入点,帮助学生介绍一些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人雅士,让学生感悟这些大家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出世文化,深刻了解传统文化思想的底蕴。又例如,在《桃花源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介绍给学生,并且带领学生感悟陶渊明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结合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理解他对于黑暗官场的政务以及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使学生在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同时,感悟作者身上体现的文化价值。
1.2 通过深度研究,强化内容理解
对文言文进行深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对某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有效探索。虽然现有的教材当中,往往会将同一作家或同一类型的文章,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单元当中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但教师本身可以确定一个既定的学习主题,展开深度研究,强化学生对于类似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孟子二章当中选择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深度探讨了人才发展和治理国家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感悟文章具有的语言特色和语言艺术。但显然这篇文章与前一篇《富贵不能淫》的思想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类似的思想道德教育文章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一方面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感受文化背后的思想传承要求。
又例如在学习到《岳阳楼记》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来联系社会现实,之后将这种忧国忧民的大无畏精神与之前学过的某些课文进行对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便是在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入深层次的思维元素[1]。
1.3 扩充考核和评价方式
文言文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针对当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扩充考核内容,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例如初中文言文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大作,本身属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进行内容考核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古代名家作者的代表,著作和思想风格方面,加入某些文化常识有关的内容来体现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考察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从经典的文化内容当中引经据典,突出审美鉴赏价值培养和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在学习过程当中深入文字,感悟文字,学会用文字传递思想。
与此同时,考核过程还应该突出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特点,让学生以情感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成果,重视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考核,从文章的思想情感入手探寻价值追求,从主旨内涵到语言应用,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鉴赏和感悟的载体,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渠道[2]。
2.结语
当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形态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够让学生走进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深入作者的内心,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让其具有良好的话语能力和个性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当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华,引导学生认同并发展传统文化,具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莫品庆. 浅谈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21):1-1.
[2]金晓玲. "习其句读,通古之文"——谈初中古文断句教学的有效性[J]. 语文教学之友, 2020(1):43-44.
[3]张超.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J].散文百家(下),20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