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网在线投稿网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浅谈构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摘要: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本文从构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的实践研究出发,为完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些压力、动荡和家庭变化等也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之学业受挫、情感问题等原因,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G.Caplan1954年将心理危机界定为“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正常情况下,个体和环境总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当个体面临沉重打击或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又无法逃避,也无法应用个人的心理资源和以往的应对策略进行调节时,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就会出现功能性失调,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时就会产生心理危机[2]。
  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了解和监测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监控、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小危机事件对师生的消极影响。
  二、不断完善和构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
  基于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和引起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不确定性[3],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的信息平台搭建校本的心理危机干预平台,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构建完备的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危机发生之前的预警机制、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机制和发生之后的善后机制,这些相应的机制对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和保持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操作如下:
  (一)建立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要注重事前防御,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分析,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年需要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的高危个体,并对这些学生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三)建立心理健康情况汇报制度
  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通过班干部和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每月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汇报一次。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要及时、全面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四)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档案》
  心理咨询室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档案》,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
  (五)建立危机发生时的机制
  建立心理危机的支持、治疗和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要及时地与其家长沟通,教育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与支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反馈。
  (六)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的善后机制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
  三、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心理危机干预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依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依赖于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落实。中小学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仅仅是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于学校领导层灵活应变的考验,更是对于学校心理干预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危机干预工作落到实处的检验。具体说来,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一)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和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德育主任、教务处负责人,把握年級学生心理特点;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专职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做好转介工作。
  (二)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系统主要包括及时报告、进行阻控、实施治疗、应急救助和事故处理。因此,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应该参加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培训,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监护和跟踪
  学校对于那些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该让家长进行生活陪护。对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四)做好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四、结语
  总之,学校是心理危机干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支持系统,但家庭和社会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应孤军奋战,要注意整合资源,联合家长、校外教育资源、社会有关机构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协同合作。
  参考文献
  [1]聂衍刚,刘伯兴,梁君倩.青少年大五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危机特质的关系[J].心理科学, 2010,33(3):712-714+711.
  [2]方润领,吕路线,张玉娟,张建宏.伴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55-256.
  [3]刘连忠,肖水源.自杀未遂者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6(04) :253-256.
  作者简介:
  姓名:郑沁婷(19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庆阳。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沣西实验学校,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邮编:710000。
  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0Y0963。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检测系统 官方入口

万方查重职称版 万方查重大学生版 万方查重通用版 万方查重硕博版 万方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