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待进生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这对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影响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及未来人生道路的发展。相比于低年级的待进生,高中阶段的待进生自我意思更强,懂得自尊自爱,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独立能力。但是他们有的学习底子差,很难提升;有的行为习惯根深蒂固,难以纠正;有的性格孤僻,不愿意融入集体,更严重的还患有心理疾病。转化待进生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高中待进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及其转化工作是中学教育工作的重心。本文从待进生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待进生的类型特征和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对高中阶段待进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待进生;心理素质;归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待进生的定义及心理素质分类
待进生,顾名思义就是等待进步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品德表现不好的学生,但通过恰当的管理教育可以实现有效转化的这类学生称为待进生。在教育词典中对“待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学习成绩差,,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待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称为“问题学生”。待进生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成绩差而品德行为表现不差的学生。由于智力较低或者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此类待进生的学习成绩长期落后,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但他们表现中规中矩,遵守校级班规。
第二类:品德行为表现差而成绩不差的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品德较差,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经常出现违纪、违背道德的行为。但他们智力较突出,稍微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三类:成绩差且品德行为表现也差的学生。此类待进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第四类: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此类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于交往,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
二、归因待进生的形成
高中阶段的待进生要面临改变人生命运的高考。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报以很大的期望,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表现优秀,但到了高中学习生活不尽人意,逐渐成了待进生。待进生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引导督促不利;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很多孩子患上了心理疾病;高中阶段的孩子心理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而生活上又完全依赖于家长,他们的自制力很不稳定,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纵容,平时和父母没有有效的沟通。
(二)學校因素
老师缺乏对待进生群体的关注,在他们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忽视了他们。缺乏对他们学习方法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高考,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三)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中,影视、网络、游戏、书刊中所宣扬的暴力等严重的毒害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他们把抽烟、玩手机、打游戏、早恋和拉帮结派等当成炫耀的资本。根据调查,多数待进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
(四)学生自身因素
高中待进生普遍学习习惯不好,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有的高中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吃苦的精神,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还有部分待进生意志薄弱,经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走上歧途。
三、待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深入了解待进生,尊重待进生的人格
待进生不受人们重视,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受批评的机会多,得到肯定的机会少。有时,周围人的挖苦、讽刺,他们会感到孤独、心理变得脆弱、行为变得粗野,产生严重的厌学、悲观情绪。其实,纪律差、学习差的待进生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他们特别渴求其人格上的独立,特别需要被理解和尊重,也特别需要鼓励和帮助。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待进生的内心世界,分析他们所属类型和导致其现状的原因。多理解他们,以满腔热情去尊重他们,疏导他们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待进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高中思想较成熟,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更能使待进生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用耐心、细心、关心转化待进生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心思会变得更加细腻,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很多时候他们初期的不当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一旦这些行为没得到及时的纠正,他们就会越陷越深。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待进生浪子回头。对那些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影响而表现待进的学生,要以朋友的态度和方式待他们,给他们以鼓舞,给他们以温暖,点燃他们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是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要带着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和他们交朋友,这样待进生就会和你真心交谈,吐露内心的隐秘。
(三)给予信心和发掘闪光点来唤醒待进生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只有信任他们,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才会为学生所接受。同样学生如果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心,也会转化成激励的力量。对其学习和生活上的自卑消极情绪,我们要创设一个乐观上进的环境,使他们切身感到老师对他们是热情的、信任的和尊重的,从而逐渐产生积极向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