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新当代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我国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以及实验方案的制作到操作的全过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物理实验的直观性依赖于我国互联网的支持,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因此,本文对“互联网支持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建设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实验教学考验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通过物理实验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同时教育教学也要考虑到心理学角度,根据该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去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更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互联网这一新时代元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胃口,而且互联网能够发挥他独特的优势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将每一步实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等都能够科学的展示给大家。然而当下互联网教学在投入使用时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依托网络教学,初步了解物理
物理实验都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的,只有充分的理解物理元素才能更好的完成物理实验。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实验教学先从最基础的物理元素以及理论知识出发。给物理实验的展开提供知识储备条件,其中网络教学能够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助力学生完善对物理的理解。
物理所学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可以借助互联网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直观的去理解内容。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现象》时,教师可以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给学生们呈现出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都是如何产生的呢?并且组织学生亲自去实践,当自己开口说话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声现象。还要给学生讲明白振动的定义,振动对声音的产生是有怎样的影响呢?还有教给学生生素以及音调和音质等多种有关于声音的物理因素,这些物理因素看似比较简单时则也是需要教师细致地将其传授给学生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的学习任务都是由课上完成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物理《运动和力》时,涉及到了牛顿第一定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也是学习重点,学习这个也是为了物理实验做准备的。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讲明白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以及应用。通过这种网络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脑海中能够初步的去理解实验之前的铺垫内容,也为实验的顺利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二、复现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实验教学除了教师直接性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外,还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给学生播放实验教学的视频。在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甚至可以将自己实验的全过程再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物理实验。
在物理上很多的实验是比较复杂的,初中物理实验也具备了一定的难度。有一部分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电压电阻》相关的内容时,电路这部分的物理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中非常重要也是难度非常高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微课,让学生初步的去理解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以及实验原理是怎样的。帮助学生能够初步的去了解这个实验,并且这种方式有利于树立学生实验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尝试。给学生播放一下其他优秀主要是在进行测量电流以及电压实验的步骤,在实验中又是如何控制变量的?先后涛涛顺序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呢?是用的是串联还是并联呢?鼓励学生对实验产生质疑并且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积极去探索回答。通过这种方式预防实验过程中出现任意差错而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科学性。实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验证真理、得出真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也是最基本的实验要求。通过微课来复现实验教学进了,故吸取他人优秀经验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个人的物理实验水平,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进步。
三、组织实验活动,促进学生探究
实验活动的组织是物理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一项物理实验的完成,大多数都是依靠小组合作的,划分小组为实验做准备。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比较旺盛的时期、能力发展比较快、接受能力强等,组织小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中。
在我国新课改中,要求重视学生课程体验并且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关键步骤。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人教版《物态的变化》时,主要涉及到的是一些生活的现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去理解。比如在学习里面的融化时,可以给学生举出冬天化雪、水解冻的例子,主要是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便是融化。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现象都是与这一章节密切相关的,通过举例的方式拉近学生的距离并且打下了深厚的物理实验基础。鼓励学生能夠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实验任务,在进行实验时能够积极探索,指出个人的错误和优点,起到真正的评价作用功能。在这章节里面研究了海波和石蜡的熔化现象,并且进行了实验。组内学生合理分工并且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以及物体状态的变化等。
结语:互联网与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相融合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从直观上以及情感体验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带来比较好的感受。这也符合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网络教学、复现实验教学、组织实验活动”三种方式进行论述以提高教育教学的价值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唐联珍,解刚国,吴丹.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探索[J]. 物理教学,2021,43(3):36-38.
[2] 蒋婷.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趣味性[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8):74.
[3] 黄业升. 基于”互联网+”的初中物理微课的设计原则[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3):29.
[4] 马朋飞. 互联网+时代初中物理教学中”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1,23(12):209-210. DOI:10.3969/j.issn.1673-4866.2021.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