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网在线投稿网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

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摘要:经典名著作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精髓,蕴藏着无尽的文化元素和智慧结晶,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学鉴赏和思想探究价值。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创新和改革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发挥经典名著卓越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发展。教师应全面整合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与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模式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案,从而全面促进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引导式  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之后,部编教材在每个学期都有名著阅读篇目,要求每学期必读两部名著,初中三年共计十二部经典名著,老师也未必全部都读过这些书,更不要说吃透名著文本的内容了,教师的文学知识匮乏,这就有待加强自身的文学知识和文学修养。
  二、名著阅读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仅仅通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知识需求的,并且大部分语文课文节选自国内或者国外的经典名著,这种节选式的课文,无法真正体现名著的价值和内涵,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量,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名著,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文学视野,最终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1]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教学效率提升较迟缓,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实施名著阅读教学措施时都欠缺创新思维,致使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固化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名著阅读积极性,难以保障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2]第二,名著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依旧尚未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只是将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而没有跟进指导相对应的方法,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科学、有效地完成自主阅读意识的提升,进而影响学生基础学习效果与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第三,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探究性质。名著阅读教学对探究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只有加强探究教学,才能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名著内涵的领悟和理解。但是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语文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活动,不但降低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会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带来不利影响。[3]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的有效对策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唯有学生自身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比如,将一些多媒体内容加入学生名著阅读的过程之中。很多名著的内容在影视剧中都有体现,通过对多媒体视频的观看,引发学生对其中的内容产生兴趣。[4]如某一部电影之中涉及了名著,以故事情节作为兴趣出发点,学生对电影的爱好会促进学生对名著产生好奇心。如此,学生就会想要对名著进行了解,这就促进了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的行为。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也能够以自身的兴趣为动力,以认真的心态来进行名著阅读。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搜索有关视频,视频内容可以为《朝花夕拾》这本书中的内容,也可以是有关背景的视频。通过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朝花夕拾》这本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可以充分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对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及核心思想有一个基础的认知。
  2、促进学生课外进行名著阅读
  在初中阶段,教师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名著时,可以是课文相关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名著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相结合,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名著,这才利于学生的阅读。有些学生喜欢红色故事,有些学生喜欢诗歌散文,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对名著产生不同反应,如果给学生安排同一类名著阅读内容,就会有部分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影响阅读效果。促进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可以从大量的名著中筛选学生喜欢的且较有意义的名著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这些名著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中内容的吸引,逐渐增强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如此就不需要教师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就会以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作为阅读的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名著阅读。[5]
  3、通过教材的名著导读模块,引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学生阅读名著的开端,也是引导式名著阅读的第一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名著导读”模块,其中涉及一些较为实用的“阅读方法”,如圈点批注、精读、跳读等,这些都可以应用在纪实类、科普类、小说类等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而且“名著导读”模块在教材中的比重并不小,这也恰恰彰显出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从一些课文内容的语篇中锻炼阅读能力,还需要接受较为专业的阅读方法引导训练。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阅读要讲方法,“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而教育者发现阅读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反而是这类现象,许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阅读,但阅读能力却并未有所提高。学生在阅读名著,尤其是阅读长篇的文学名著时,阅读到中段便会遗忘前面的许多情节,大大降低学生阅读质量,学生根本无法挖掘名著中的深刻精神内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导读模块中的阅读方法,再推荐和鼓励学生进行名著的完整阅读,就整体而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通过信息技术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丰富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名著的人文价值,也是教师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纵贯古今的文学名著都是大浪淘沙,文学名著是历史明镜,是文化传承,亦是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尤其是小说这一类名著作品,与名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生在读到一些名著作品的片段时会有感动、悲伤、沉痛、喜悦等丰富的情绪,而教师在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时,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设计一些情景,通过一些图片、声音、影像来还原名著片段的某个场景或讲述文学名著的文化背景,将学生在“脑海中转化的画面”进行实体化,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核心进行赏析,既能豐富学生个人的情感,陶冶情操,也能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和鉴赏水平。不同于纯文字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设计的情景更具有科技感,促进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
  五、结束语
  即使这些名著作者和内容离我们的生活较为遥远,但是我们有责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修身养性,岂不美哉。
  参考文献
  [1]万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缺失及其策略研究[J].新作文,2021(30):10-11.
  [2]许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新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9):121-122.
  [3]徐艳.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2):32-34.
  [4]王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3):48.
  [5]龚建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0(36):73-7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0年度项目“初中语文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254)的研究成果]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检测系统 官方入口

万方查重职称版 万方查重大学生版 万方查重通用版 万方查重硕博版 万方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