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也产生了诸多转变,线上教学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含义及特点及较传统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例举了多平台上音乐教学的案例,分析其运营模式及教学方式;最后发现新媒体时代下音乐教育在多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新媒体与自媒体 音乐教育 新转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逐渐出现疲软态势,新媒体平台迅速兴起,并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主流,网络已成为一个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平台。互联网对资源整合的能力越来越强,资源学科性与层次性的划分逐步清晰化;此外,传播工具日渐多样化,使得大众对资源的获取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等优势。以音乐教育为例,从最基本的面对面教学,到后来传统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远程教学,再到新媒体时代下公众号文章推送,平台的视频直播教学,专业APP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等多种媒体融合的教学形态。纵观整个发展过程,不仅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发生了许多转变,,教学的角色与主体同样也是转变的一个方面。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通俗的讲,新媒体的“新”,一是时代带来的“新”,是相对的;其二,它是科技创造出来的“新”。将资源数字化,就是这个时代的新媒体。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性,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的优势,大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甚至制造者。而这些传播平台,给线上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可看做是新媒体时代下资源传播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当今较为大众化的自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通俗来讲,自媒体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媒体形式,传播的内容是个性化、碎片化的。如果运营得好,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价值的极大飞跃。同样,在这些平台中有很多音乐相关的自媒体,在运用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向我们传递着知识。
二、新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与教学模式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在线音乐教育的平台主要有网站、微信公眾号、抖音、音乐类APP等,笔者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案例来对新型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一)网站
以爱课程()网站为例。
该网站的音乐课程分为四类,分别是: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s。资源共享课是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是高校中的学分课程,包括教学录像、PPT、学生作业、考卷等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而视频公开课可以是非学分课,如讲座、专题报告等课外课程,形式为高质量的、带字幕的视频录像,不需要提供其他资源。学生只能根据平台上传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不能反馈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资源是一个单向传播的过程。
截止2021年12月,该平台上线发布了共482门音乐类课程,其中国家精品课程有48门。每类课程涉及面很广,以音乐教学类为例,其中包括了音乐教育学理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案例分析等等,涵盖了从学前幼儿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学设计内容。但学术型、理论型的课程占大多数,专业型、技巧型的课程相对较少。这可以说明在音乐学科方面,部分表演技巧类课程无论在教学视频录制和演奏、演唱示范等方面的操作上还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可能也达不到预期目标。
以下是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音乐教育基础》课程案例分析:
首先是对该课程的简介,并上传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四份资料,都可下载保存的。
点击“进入学习”,课程内容分为了课程章节、习题作业、测试试卷、其他资源和讨论专区五个部分。课程章节是该门课程的主体部分,上传了PPT和教学视频,学习体验感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差别不大。习题作业以PDF形式上传,包括章节内一些重要内容的提问,附有问题的解答,对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测试试卷分别为试卷和答案,题型与平常线下考试差不多,可以用来检测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行查缺补漏。其他资源版块是一些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的文献、音频等资料,有助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讨论专区里又分为了笔记区、讨论区和老师答疑区,讨论区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见解或疑问,而老师答疑区,老师会对所提问题进行线上回答。
由此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爱课程平台上的课程学习整个过程与线下课程的学习是大致相同的,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截至目前为止,单《音乐教育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人数就达到了22891人。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这些课程大多来自国内顶尖的艺术院校,专业性很强,学生们可以获取到这些一流的音乐教育资源,打破了地区间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另外,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学习时间,对于掌握较差的章节可进行重复学习,平台上的所有资料都可下载保存,方便日后的查阅;再者,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任何人都可通过此平台来获取音乐知识。
而这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播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课堂的互动性和灵活性较弱;除此之外,这种系统性的课程知识内容体系相对较为庞杂,对于一些业余音乐爱好者接受难度会比较大,有时可能也需要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来进行调节。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诞生了诸多自媒体音乐教育平台。
(二)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最典型也是最热门的自媒体平台,它的热门有赖于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体。而公众号是一款融合于微信的跨平台的通信工具,支持多人参与,并通过手机网络发送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它是公众学习知识、获取资源的途径之一。[]而音乐类的公众号无论是以“音乐”、“音乐教育”或“音乐学”等词作为关键词来搜索,都数不胜数,推文涵盖了几乎涵盖了音乐学下各个子学科的内容,每天只推送2-3篇文章,知识是碎片化,花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