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需要适当增加中小学课外阅读量。但是,在农村环境下很容易被学生和家长忽视,缺少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成为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质量监控,陆陆续续进行了不同级别质量监测。从不同级别的检测试题我们深深感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成功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主旋律了。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拓宽阅读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是很强的。课外读物不同于教科书,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书中附有生动形象的插画,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我國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同时也可以从优秀作品中,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情操,这有利于扩展写作视野,完善写作思路。
(二)积累丰富的素材,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与写密切相关。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语文的魅力。平时丰富的材料积累,对学生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好书如明灯,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同时促进学生生命价值观念向良性发展,并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方能写出好的作品。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佳句,还可以借鉴名家修辞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将之应用于写作中。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我们知道,模仿是初学者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借鉴和模仿优秀作品中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构思结构等。这些内容也是语文课堂的丰富、拓展和补充。而这些学习内容需要学生用心领会、逐步积累,单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另外,现代语文学科考核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仅凭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束缚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生语言发展的需要,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则能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在实施课外阅读时的具体策略
(一)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根本不热衷课外阅读,即使教师强硬地布置任务,最后结果也只会适得其反,这样就违背了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身素养的初衷。因此,教师应当适度引导学生,激发他们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美景的向往,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讲解完这首诗的大意后,着重介绍了西林寺的所在地——庐山,引发学生对于庐山的好奇。教师接着介绍:庐山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美景很多,如三叠泉、锦绣谷等,毛主席还曾经用“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来形容仙人洞的优美风景。通过介绍,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在教材上学不到的,需要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增长知识。
(二)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于他们来说,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文化熏陶也不相同。为了让学生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对学习环境的监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例如,学校或班级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举办“全校读书日”,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的课外读物,内容应是积极向上,有学习价值的,然后通过相互推荐增强集体的书籍储备量。如果只是偶尔举办一次活动,达不到拓宽学习视野的目的,可以在一个固定位置设置“图书角”,学生可以自带课外书籍,大家相互借阅着看,社会人士捐赠的书籍也都可以放在“图书角”。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举行读书比赛,看看究竟谁才是“课外阅读王”。通过评选的方式让集体阅读的氛围更加浓郁,有了良好的氛围,结果也会事半功倍。
(三)推荐课外阅读内容,鼓励学生读好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给小学生推荐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外书籍,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活”起来,锻炼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阅读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具有地方特色的读本或文章,将课外阅读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小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或最新的报纸杂志,让小学生了解时代的发展,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
(四)传授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善读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小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课外阅读内容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传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小学生学会阅读、善于阅读,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成就感。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的眼光看待课外阅读,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小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指导小学生将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摘抄记录下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小学生学会做批注,将阅读中的精彩片段或发人深省的语段进行特殊标注。对引起自己情感共鸣的语句,小学生可以进行随文批注,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在文章的空白之处,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随身准备一些小卡片,将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感悟到、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记录到卡片上。经过日常积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会得到显著提高。
(五)改变家长固有的教育观念
为了激发农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还要寻求家长的帮助,让他们先了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品格的益处。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可以让他们多联系身边实际存在的事物,然后让学生回家适时地提出疑惑,与家长交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雪》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课文本身说起:课文中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却没有见过真的雪,这是不是很可惜?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其实,有时候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没办法去实地,我们可以从课外相关书籍中加以了解。然后,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宝岛的美景,让学生课下阅读其他与宝岛台湾有关的书籍,并与家长分享。在与家长分享的过程中,家长便能体会到课外阅读的魅力。
三、结束语
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给小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方法上的帮助,结合农村的教学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农村小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陈燕玲.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14(2):157-158.
[2]吴福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10):44.
[3]张彦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探究[J].魅力中国,2018(5):213.
[4]刘金坡.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魅力中国,2017(5):203-204.
gzslib2022040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