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针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也不断深入,由此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也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修养并帮助學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不仅符合初中学生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意识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将德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在为学生提升道德素质修养以及法治观念的同时,带领学生坚定人生目标,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课程思政;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显著,因此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也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人意识正在形成,同时好奇心与自尊心强,但是对于事物缺乏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一旦不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纠正,学生很容易走上弯路,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以及未来的个人发展与成长都会造成影响。到的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治观念的提升与树立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给予学生人生目标以及人生价值方面的引导,教师就要积极的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将德育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为学生给予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融合德育教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树立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教学目标的融合,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自己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与德育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能够认识到对应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对德育内容的内涵有所了解,并且在教师的教学渗透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的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发现不同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其相关的德育思想相结合制定好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德育知识[1]。
二、情景创设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的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合,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情感教育,以情感作为教育媒介,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感同身受,进一步明确学习德育知识的意义,从而能够从自身做起,将良好的德育知识以及道德与法治知识落实到生活中的行为。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构建,结合不同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培养起学生能够客观判断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道德素质修养。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当你遇到不尊重他人且没有礼貌的人时,你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并且通过情景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尊重他人以及以礼待人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联系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相较于课堂教育,实践活动跟更能够让学生加强感受以及体验,从而刚好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通过口头讲述为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让学生背重点,教育教学的目标以及德育教学的开展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初中学生往往有着极大的高齐心,并且向往自由,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展开德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过程中,就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发展需求,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与教学主推与目标相符合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以及德育教育的内容,并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以及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会尊敬且敬畏的人,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通过沟通交流,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友好师生关系,营造开放、融洽、自由、平等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认可教师;同时教师要根据道德法制课程的内容以及德育知识内容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处事原则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让学生榜样力量的影响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人文性以及实践性可以有效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开展与拓展,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将德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融合,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创设、联系生活以及教师自身的以身作则,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观念,并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韦仕飞.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6):16.
[2] 徐斯佩.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分析[J]. 读与写:下旬, 2021(12):0130-0130.
gzslib2022040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