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几十年以来,国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再强调,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思维导图由于自身图文并茂的优势,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对当前的困境有所突破。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新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提升,更强调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与三观的培养,要求其课堂模式从应试教育中常用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且更为强调教学手段的革新。在此基础上,思维导图这一有力的教学手段开始进入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并帮助有效地解决该课程中的某些教学问题。
一、思维导图对于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人脑的发散性思维,使用关键词语句,依据信息的关联依附在不同的分支上,可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如果不使用关键字,而是使用长句子,它将显得混乱,无法突出显示该主题。导图越丰富,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研究证明,学生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图形,并且使用三种以上颜色的思维导图不仅看起来更生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比起传统的口授教学的“信息接受者”角色,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时更是承担了“信息加工者”这一角色。这就需要把他们所理解的知识,利用逻辑和不同颜色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要求他们充分调动思维,构建自己理解的的思维导图。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整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摘抄,而是知识的回顾,整理,归纳出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善于并喜欢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学生应该使用思维导图绘制学习内容框架。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掌握“简化”的程度,也就是说,一些细小琐碎的知识点也不能忽视。此外,如何使用思维导图也很关键。教师可以以小组的方式交流合作,加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学。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师引导
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工具,教师在初始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需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功能,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的好处等,以明确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促使思维导图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方式。
1.注重辅助的多元化
思维导图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自然也不适合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所有内容。确实,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阐明他们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思考和敦促他们自己学习方面具有相对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思维导图可以代替教学。为了充分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并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与思维导图进行合作。相对而言,对于其他学习形式,思维导图更倾向于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建立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但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水平差异,其绘制的思维导图必然存在差异。况且思维导图只是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并不等于教师放手不管。因此,在绘制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介入,通过点拨、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自己对知识内容的整理、理解。
2.讲究绘制的个性化
由计算机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加美观和整洁,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最合适的方法是使用彩色笔进行绘制。由于手绘方法不受条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过程可以更好地表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丰富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之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同时,绘制思维导图,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培养、逐步成长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应将思维导图逐步引向课外,引向其他领域,如绘制旅游计划,做读书笔记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绘制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绘制的成就感,并能逐步养成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
(二)循序渐进
从最初接触思维导图到最后熟练使用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蹴而就。在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的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教师、学生等,首先教师需要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才能用思维导图备课教学,才能解决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逐渐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同样,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掌握情况,循序渐进,科学使用思维导图。如在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主要在于学生用思维导图整合内容,由一个知识点到一课内容,再由一课的内容到一单元的内容,在这個过程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层层推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知识,并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支的形式连接起来,建立分支与分支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分支上的关键词一步步复习下一个分支的内容,完成对知识的整合与记忆。
基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将思维导图与《道德与法治》相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教学的系统化,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个人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但想要完美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与教学者去攻克。
参考文献
1.毛雪芳.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林世龙.绘图需严谨表述应准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1):68-69.
3.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47-49.
4.希建华,赵国庆,约瑟夫·D·诺瓦克.“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访教育心理学国际著名专家约瑟夫·D·诺瓦克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6(01):4-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gzslib202204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