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是美术的重要基础,也是美术的重要表现方式。而色彩感知能力是实现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的关键基础。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色彩感的训练,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本文就来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培养的具体策略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色彩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的孩子,通常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喜爱新奇好玩的事情,他们对色彩也有着比较敏感的感知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对小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色彩训练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生认识色彩、感知色彩以及运用色彩的能力。
一、开展色彩训练活动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思想观念逐渐形成的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色彩感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并帮助学生塑造起比较好的性格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时候,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开展色彩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对事物的颜色与形状进行观察,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嗅觉与触觉等方面的感官系统,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增强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与观察能力。
例如:在开展《拼拼摆摆真有趣》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拼摆,比如小棒、铅笔或者七巧板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与触觉,来对各种色彩鲜艳的事物加以认识,并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创作出新颖的美术作品来。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色彩感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升。
二、借助美术工具培养学生色彩感
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美术对小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要相对容易一些。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一些美术工具,比如彩色画笔,彩纸或者橡皮泥等,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有效调动他们的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来参与、来感知、来学习,进而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水果宝宝》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用图片展示出不同水果的样子来,然后让学生们利用橡皮泥来捏出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学生们就会首先对自己要捏的水果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将不同的颜色按照自己所看到的的样子进行组合,最终捏成一个水果来。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增加小学生对于色彩辨认的敏感度,也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法
俗话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来适时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增加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具体来说,也就是老师们根据课堂内容,来创设出新颖好玩且适合小朋友认知水平的教学游戏,以便给学生们创设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来玩“红绿灯”的游戏。具体来说,可以用多媒体来为学生们展示出马路路口的场景,然后教师就此为学生们详细讲解过马路的规则。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卡纸来制作出红绿灯,进而让学生们根据红绿灯的提示,来模仿过马路的场景。这样,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兴致盎然地参与活动。在进行“红绿灯”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又能让学生们学到过马路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是还能大大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一举多得。
四、开展自然写生教学活动
其实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美术知识也不例外。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孩子开展绘画教育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当中,开展自然写生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大自然当中各种天然的资源,来实现对学生良好的教育意义。在自然界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学生在进行写生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自然当中的色彩、感受自然界当中的色彩美。学生在极大的兴趣之下,以亲身感受的方法来体验各种色彩的变化,运用自己的眼睛来感受来体会变化的美妙,进而产生创作的欲望,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样,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色彩感知能力是学生进行审美意识建议与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色彩感的培育。本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培养的具体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从开展色彩训练活动、利用美术工具培养学生色彩感、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法以及开展自然写生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冯艳.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6):142-143.
[2]王峰.小學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研究[J].华夏教师,2020(12):39-40.
gzslib20220504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