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打破学科界线,有意识地进行跨学科设计,通过关联其他学科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和对课堂进行拓展延学等方式,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与方法的相互融合中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学科整合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的这一功能,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进行跨学科设计,采用多种策略对语文作业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作业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那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关联内容,通过跨越学科丰富作业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课文内容五彩缤纷,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科学技术、自然与艺术等等,可谓无所不包。这就使得课文除了具有语文的属性之外,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关联相关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是音乐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可以是体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通过跨学科的设计丰富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二单元的《冀中的地道战》一课的学习后,作为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太小,知识面不广,以及对冀中的地域文化特点,环境特点以及课文所写的背景特点不熟悉,所以在学习完课文以后,学生对于地道和地道战依旧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却十分有兴趣。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设计了课外作业:画一画地道,将地道分为几个功能区,并分别介绍。作业布置下去以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搜集地道的相关资料,对于地道的形象具体了,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如地道战的背景介绍中,学生了解了“冀中平原”特殊的战略地位,如结合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通过画出“大洞”、“小洞”“气孔”等细节,设身处地地代入到了情境中,明白了地道构造之奇。再如课文的5、6、7自然段,学生通过对于“陷坑”“迷惑洞”“孑口”的绘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地道战中打击敌人和防御破坏的作用。
在本次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联系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关于地道战的内容,了解地道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联系美术学科,画一画“地道图”并配上说明文字,深化文本的学习;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搜索关于地道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与整理的能力。
在通过关联内容,进行跨越学科设计作业时,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学情进行设计,可以是跨越一个学科,也可以是多个学科的融合。不过,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该以文本为核心,以语文学习为辐射点。
二、变换形式,运用多种手段精彩作业过程
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采用跨越学科的多种手段完成语文作业,在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对于同一种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形式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采用音乐的学习方法,听一听,唱一唱;采用美术的方法,画一画,赏一赏;采用科学的方法,看一看,察一察等,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手段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我们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上第四单元中《少年中国说》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第四单元就是典型的爱国主义单元,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光靠语文课上的知识传授已显得单薄无力。在教学第四单元的课文《少年中国说》后,学生对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依旧懵懵懂懂。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如果不理解,他们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1.上网选取一首爱国歌曲,唱熟后在音乐课上展示;2.查找当时中国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然后,我们利用《读本》课程,结合《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这一讲,让学生说说如今的中国梦,孩子们能够结合课本内容,从蛟龙号一直说到中马友谊大桥。老师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查资料了解到的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两相对比,学生对于中国梦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爱国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除了《读本》课上的渗透,音乐课上,在高亢响亮的歌声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在高涨着。有的学生唱《龙的传人》,歌曲将现代的流行音乐与一脉相承的爱国思想相结合,唱的激情澎湃;有的选用《长江之歌》,在恬静优雅中领略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也唱出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歌声中充满了自豪;有的选用《我和我的祖国》,演唱时无形中将自己与国家紧密结合,对于小家和大家的关系理解更深了……此时此刻,通过音乐上的旋律与节奏,让孩子们对于祖国的热爱的在心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运用“变换形式”进行跨越学科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同“关联内容”进行区分,前者是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引入到作业中来,后者是作业内容没有变化,只是采用了其他学科学习的手段而已。
三、拓展延伸,采用多种途径赋予作业厚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并没有同其他学科的内容相对应,也不大适合用其他學科的学习方法来变换作业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的方法,所谓“拓展”,就是把语文作业同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联系,从而让语文作业变得厚重起来;而“延伸”则是把课堂学习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一个延续性深化,从而同其他学科进行关联。这样,教师就可以赋予语文作业以新的厚度与深度,促进作业设计的优化。
我们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上习作五《介绍一种事物》的作业设计为例,我们就尝试和综研的五上主题五《今天我当家——美味我来做》结合起来操作。根据语文书上提供的表格,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班中大部分同学选择“如何制作美食”这一主题。随之,我们从综研的课程出发,布置了探索与实践作业:调查家人爱吃的菜品。了解哪种方式烧饭最快捷、哪种方式最实惠、哪种方式烹饪出来的事物最美味。组织学生通过采访、查阅资料或者自己的实践体验得出结论。向父母请教或者通过相关美食APP,网络搜索美食所需要的食材以及做法。再从语文习作的角度出发布置了以下作业:记录下详细的步骤方法,形成文字,体会生活中做菜的乐趣。
本次语文作业的设计是结合综研课程的一次创新,两者融于一体,实实在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此作业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乐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新习作的成功带来的美好体验感。
在进行“拓展延伸”式的跨学科设计中,教师不仅要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更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联系有关社会现象与生活实际,以起到一种“学以致用”的作业效果,通过语文作业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之,跨越学科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可以很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业,其设计的方法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为目标,探寻多种有效策略,努力在优化作业中升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何捷.让作业成为“减负提质”的有力保障——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J].新教师,2022(01):24-26.
[2]王燕.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8):61-63.
[3]黄国才.不超标 分类别 少而精 亲力为——“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Z1):61-63.
gzslib20220515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