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国的特殊教育受到极大地关注,获得了迅猛发展。特殊教育不仅要针对特殊学生做好康复教育的补偿缺陷工作,更要提升特殊学生的德育水平、综合素养。由于特殊学生理解思维等能力有限,德育工作相比起普通学校来说就比较难以开展,但是只要我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重视德育教育并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工作,, 通过学校、家长、学生等方面有效策略,相信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是遥远的梦。
关键词:特教育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学校教育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要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在当前新时代新形势下,不但不能放松德育,而且必须加强和完善德育。近年来,各校也加大力度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领域教育相对于普校还比较滞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他们更容易存在人际沟通、性格怪异、胆小怯懦、刻板重复等心理行为问题, 如果学校不重视,家长放任不管等因素,他们的心理没有得到重塑,行为没得到矫正,势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甚至造成人格扭曲出现报复社会等不良行为和心理。根本教育方针没有变的情况下,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意味着德育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且是长期的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对特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特殊学生虽然个体差异大,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共性如智力低下、反映愚钝、自私好吃、刻板重复、情绪行为波动大、语言沟通障碍大等问题。基于教育对象这些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相比较普校来说就难开展很多,学生没有想象力及正常思维能力,通过一个案例或一个主题活动他们往往只较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德育,所以想要把特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的学生是很难的,这也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不重视德育教育的原因。特殊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独立生活、适应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德行是难以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的,所以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以抓实常规教育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国家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侧重习惯养成教育,这就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让学生当下受益, 还会让学生一生受益。特殊学生也不例外,特殊教育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抓好常规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选主题,每天每周工作重点要明确,量力求少且精,指令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且要坚持长效性、统一性才有效果。为了能更好的落实常规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晨读、国旗下讲话、课前五分钟等固定时间开展德育教育,通过宣传动员、耳濡目染、场景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德与行时分不开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德行之美,及時鼓励延伸开展教育,明确善恶丑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要有个奖惩尺度。对于新生来说常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这将是伴随他一生的度量器,所以抓好常规教育,做好德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也不容忽视!
三、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德育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氛围时,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特性,营造具有良好德育内涵的氛围, 开展具有针对德育教育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情感体验, 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实践研究表明, 因为特殊学生的特性,利用活动为载体特殊学生更加能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电子屏显示宣传关于德育的内容,再组织开展“我身边的德育故事”等主题教育,最后通过“最美少年”评比等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德行观念,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及德行一致优秀品德。同时也可以结合当时热点时政举办相关主题教育活动,这样可以以时俱进,德育渗透到生活对特殊学生而言更易于理解,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游戏,耐心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和投放垃圾,既是落实德育教育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锻炼生活技能。班主任要牢牢把握主题班会课这个德育教育阵营,可以将“小手拉大手”作为班会的主题, 让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助,学会关心身边人身边事,从本班学生引申到学校,范围又小到大,相信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得到升华。当然条件允许、时机成熟时, 班主任还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一次相关的实践活动,根据活动情况做好组织交流总结,提升德育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学生德行都能得到提高,增强融入社会的本领!
四、以家校教育合力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受特殊学生记忆力短暂等因素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应该保持统一性、合作性、坚持性,形成教育合力的“闭环”, 德育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具有效性。首先,严格落实家校联系制度,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例如,学生在学校养成了各种常规及习惯,但如果家长在周末、节假日没能督促规范学生,极易让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出现反弹。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家校合作,形成家校合力。通过集体家长会、双向联系,线上线下等方式,学校家长双向了解学生动态,学生长期近期发展目标,注意事项等,坚持统一性是前提,也是根本,不能学校一套,家里一套。其次, 学校应结合个训课给每一个学生建档入册, 对学生进行评估、制定方案、有针对开展个别化德育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个性、 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异大,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拟定科学合理的成长计划和实施行为矫正,对特殊学生实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效的德育教育, 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适应社会打好牢固基础。
综上所述,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为其自身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导致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生活障碍和认知障碍,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所以, 特殊教育学校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的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家长、学校、学生三方面合力,还需要社会专注。希望我们特殊教育的德育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扎根于校园文化,发芽于每一个特殊孩子,繁华于社会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黄希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2]唐盛远《特殊教育的德育教育》.杂文月刊.教育世界[J],2015.03
[3]马如秀《浅谈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教育学文摘,2020.01
gzslib20220526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