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和教学是朝着高质量教育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们国家一直把提高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因此,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落实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精神,反映我国新改革的教育观念,相关教育工作者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改革方法。所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必须转变现有的模式并且开辟出一条更有效地道路,这样,我们就能有效地整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基础,为将来学生个性的提升和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双减背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其思想、意识、观念正处于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三观、德行、素质的培养十分有益。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秉承“双减”政策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创新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對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涵养,正确的观念意识,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一、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制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目标时,,要考虑多方因素,尤其是学生自身特征。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自愿的对自我进行约束,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如何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烦恼,结合教学内容实际进行精细加工,积极创设丰富的课堂内容,让学生会做、会看、会听、会闻、会说,从而综合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所启迪。只有足够了解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效果,更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时刻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第一位;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独立去探索和研究,去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从而塑造他们符合时代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道德观念。
二、利用丰富的现代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
因为小学生年龄和经验的局限,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如果单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很容易因为教学环境的枯燥而造成学生厌烦的思想,这远远违背了“双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压力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的过程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更加积极自主的参与到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提升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法治意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的理论性内容,对于这些理论性知识的阐述,如果缺乏有效的方法,小学生很难有效理解,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把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到生活元素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加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浮于表面,在课程开展中,老师要在学科与生活之间构建联系,结合书本中的内容,引入生活元素,利用知识融合的方式,加速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悟出更多的道理,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实现增效减负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比如在学习《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元素,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为学生阐述生活中的各种浪费行为,并且灌输浪费可耻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在生活化元素的作用下,学生会对这些道理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了解,教学效率显著提升,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结合内容创建情境教学
为了进一步的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加的高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创建课堂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来进行学习,在情境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一些角色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根据选择的角色来完成相关的任务。该方式能够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同时自己选择角色也是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由于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因此他们的责任感也就更加的强烈,完成度也就更加的高效,相应的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但须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情境创建时,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以及课程所涉及的范围,保证情境能够使学生理解且接受,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教师还需保证角色的公平,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同时在情境化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在课下解决问题而带来的课业压力。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更适合鼓励式教学,更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赞扬。当今提出了“双减”,要严格控制任何形式的考试,因此学科评价体系更应该灵活多样,而不是老一套。评价更应注重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更应该也有利于教师采用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教学。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摸底考查更应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要得到及时的优化和创新,以降低学生压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导向,构建优质课堂,满足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融入增效减负理念,遵循趣味性教学原则,不断的拓展教学资源,引入各种教学元素,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之前的学习态度,并且要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利用高质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钟育银.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外交流,2020,27(4):294.
[2]蒋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6):100-101.
[3]刘世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减负增效的方法分析研究[J].东南西北(教育),2020(2).
[4]崔梅.论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转变[J].成才之路,2018(14):10.
gzslib20220705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