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是连接初中学生与社会和生活的纽带。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目标和任务来积累实践经验、丰富见闻,由此提升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活络学习思维,完成知识的内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文就新形势下应如何创新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展开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教学是义务教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因此,开展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初中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意识至关重要。但是,现如今传统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故对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革新便成为初中教育的课题之一[1]。
一、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改革的深化成为教师更迭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的驱动力,教师应当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维持传统的综合实践课程蕴含的教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革新。以初中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实际能力为教学基础,为学生定制新颖、有趣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
以“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的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时,首先需要观察学生在日常班级生活中的行为与习惯,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分析,再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主题。可以围绕班级展开卫生环境与学习生活的关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合作,协定探究方法与模式,测试卫生环境的优劣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并在探究完毕后,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班级内交流小组测试方法、数据、结果和结论,谈一谈对该实验的想法与感受。构建以学生为主的综合实践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在总结阶段,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陈述,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并对解决方式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跳出课堂思维,面向生活。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从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作用。
二、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实践活动体验感
创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可以从创设实践情境出发,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活动教学情境。教师需要开拓学生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实践教学情境之中,深度体验与实践活动之中,以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导入实践活动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实践活动中蕴含哲理的感悟与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精神与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以“科学技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古今中外的科学巨匠与科技新闻,准备一场科技辩论赛,正方辩题是科技带来的便利,反方的辩题是科技带来的危害。以八人为一组,正方四位辩手,反方四位辩手,以辩论赛的规则展开辩论,由学生进行民主投票,最后以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通过这种辩论形式的实践活动,既能够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促使学生自发地了解科技信息与科研动态,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搜集到的科技技能与理论知识,尝试应用生活中的元素分组设计、完成一个科技作品,如:自动瓶盖、自动磨砂器等,以新闻发布会的模式展示和介绍小组的科技作品。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尝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意思维,提升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创造能力。
三、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
信息化教育时代推动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枯燥与局限性,活跃教学课堂,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见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2]。因此,教师更新信息化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之中,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以“防火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教师在导入火灾危害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火灾的视频,将火灾对自然界和生活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以图片的方式做成课件,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在课程开始时,首先肯定火源的积极作用,然后再通过课件播放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火灾的消极作用。使学生直观可视的树立正确的消防意识。然后通过二维动画绘制软件,模拟家庭场景,绘制因外出未关闭电源最终导致火灾发生悲剧的动画,以此展开火灾的引起原因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于火灾场景之中,深刻体会到正确防火的重要性。再结合逃生自救的知识展开防火演练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本领,树立正确的消防意识。
四、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除了创新课程实践方式、创设实践情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革新之外,还应当在活动教学中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性评价制度体系。在实践活动中,应尤其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自我教育的意识。在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当带领学生梳理活动过程,从活动构思开始,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证明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表现、热情、意志和操作进行评价,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意见,而不是以简单的量化手段来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划分等级。同时,应当对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自我表现予以肯定,肯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经验与认识,肯定学生的活动价值,增强学生的信心,以此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结语:初中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育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为了提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创新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晨俊.探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J].考试周刊,2020,(57):3-4.
[2]张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创新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13(11):273-274
gzslib202207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