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已经指出来了,幼儿园的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为我国学校教育以及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进行奠基的阶段。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语言文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在当下正常的教学目标当中一定要对此有所重视,采取多种方式达成目标。本文进行研究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针对在中班教育阶段当中的语言文化教育,也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开了一定的探索,遵循了在这个阶段幼儿成長的基本特点,为幼儿打造了一个良好发展环境,也运用了更加科学引导策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教育;中班;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时期是是培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包括这个人性格品质进行积淀的一个重要时期。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更多的是对幼儿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的习惯,包括他们现有的阅读能力来进行有效的培养,他们借助的图书可以是图画书或者是文学作品类的书籍,因此能够看出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文学作品是非常关键比较重要的。在目前针对幼儿园所设定的相应指导纲要里面,也要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可以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和多彩,激发幼儿对于家乡的热爱,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这些幼儿受到更多语言文化的熏陶,那么他们就能够在语言表达和学习方面获得一定的进步。
1遵循幼儿特点,巧妙创设环境
1.1物质环境
中班是幼儿园语言发展过程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幼儿将外加言语转化为自身语言语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描述物体能力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中班幼儿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也都是随时进行的,他们基本上就是看到什么就注意什么,他们的关注零零散散,通过多种不同的感官感知,还有体验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这个时期利用环境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加强就非常的重要,在《幼儿园指导纲要》里面也提出来了,环境的创设可以支持幼儿进行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在目前幼儿教师更加需要主动的创设一个幼儿比较喜欢的环境,帮助幼儿进行学习,促进幼儿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化,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的感知这些语言文化内容。
首先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是可以进行改造的,走廊楼道可以布置一些古风的插画或者是水墨画,又或者是贴上一些名人名言等等。其次户外美工区或者阅读区也可以进行改造,建设成古风图书馆的风格,让幼儿可以在这样的风格情景当中进行阅读,领略更多关于中国的独特风格。当然教室内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对中式风格进行借鉴,挂一些蓝色印花布的小帘子,或者是摆放一些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京剧脸谱等等。
在角色区中,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也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像他们以前玩的过家家。在这时教师可以开始一些具有互动性的角色游戏,比如小茶楼,在茶楼放置一些简单的茶具或者是小躺椅,让幼儿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相信这会更加吸引他们。
1.2精神环境
除了之前所提到的物质环境以外,精神环境的有效创设也非常的关键,语言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逐渐的进行有效的累积,比如在午后进行散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幼儿集体朗诵一些古诗,又或者是给幼儿讲故事。通过这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古代传统文化的相应知识,在进行午餐之前又或者是离开幼儿园之前,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成语故事或者神话故事等等,日积月累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2运用引导策略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2.1在活动中让幼儿想说敢说
在当下幼儿所具备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这样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进行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支持幼儿和成人或者是幼儿的同伴之间进行联系。比如说中班可以开展一些故事大王这种类型的活动,让幼儿主动的讲解一些自己了解到的小故事,又或者是开展一些关于古诗的吟诵活动,让幼儿声情并茂的对古诗进行朗诵。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些神奇的汉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幼儿园知道汉字和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也能够激发幼儿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索的兴趣。
2.2在游戏中让幼儿喜欢说
游戏是当下幼儿更加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语言文化教育的展开,以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进行,能够使得幼儿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让幼儿自己主动愿意的进行学习,让幼儿喜欢说更加积极的进行表达。针对中班幼儿在当下年龄方面的特点以及幼儿兴趣方面的需要,教师可以在班级游戏区域内投放相对应的材料,比如说在图书区投放一些自制的故事的书籍,让幼儿可以利用投放的手指玩偶进行表演,从而让这些幼儿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充分的掌握相应的语言文化。在表演的区域内投放的服装道具是不一样的,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进行模仿和表演的空间包括条件。在其他区域当中,教师也可以提供多种建构或者是美工的材料,让幼儿自己进行应用展开画画或者是搭建等活动。这些材料最终都会被幼儿进行有效的利用,展开游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就能够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魅力。
在幼儿园的表演区域,幼儿可以通过表演《悯农》中农民伯伯的角色,在太阳底下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更加清晰,真诚的将诗中的情感流露出来,使得故事当中的粒粒皆辛苦体现的更加充分,让幼儿对于这一古诗记忆的更加深刻。
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段,让幼儿在自由的这种氛围下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积累语言文化,提高幼儿所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和进步。
3家园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应主题活动,比如说在设定的我们的节日这个主题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所具有的魅力,那么教师就可以主动的发信息让家长利用空闲的时间带领幼儿去逛一逛节日下的公园,看一看节日的情景,感受这样节日的氛围。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进校园的这些活动,在元宵节,端午节这样的节日当中,邀请家长共同到幼儿园里面来参与活动,和幼儿一起包元宵,包粽子等等,,让幼儿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好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教师在开展中班语言文化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将环境作为衬托,根据幼儿当下的发展需求,积极的运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可以利用家园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地参与进去,提高幼儿对语言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章君伟.中班幼儿开展语言文化教育活动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9-160.
[2]杨红敏,陈英,王小红.幼儿园语言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CiteSpace5.6.R5的可视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5:105-112.
[3]石玉昌,廖仙.具身认知视域下民族地区幼儿语言教育的实践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127-141.
[4]田晔.儿童文学对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J].汉字文化,2020,10:120-121.
gzslib202207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