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网在线投稿网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中段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探究

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现代教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小学数学要努力发挥育人价值,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养成不断探究,自己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而作业设计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考察以及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载体,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合理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分层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学习知识的正式开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真实反映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设计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养成习惯,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教材,巩固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含有数学思想教学素材,例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符号化思想等。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钻研,牢牢掌握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数学思想,加强转化思想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业设计离不开教材,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最主要的是立足教材进行合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着充分的理解,对教材设计的知识难易点,学生学习掌握的能力和程度有着清晰的认知,从而围绕教材,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出发,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数学逻辑思维为目标,合理的进行作业设计[1]。
  作业设计要适量精简,既能体现教材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数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减压。这就要求教师放弃以往用大量相同题型来锻炼学生数学能力的题海战术,而是转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例如在《圆的面积》《曲线图形的面积》等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设置经典的代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的提醒,不必设置很多道题,只需要让学生学会带入公式计算面积即可。但在作业设置上,要体现思维的转换,教师可以用题型引导,设置圆在不同平面图形中被割分,计算圆的面积。学生要得出答案,就要思考如何采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把长方形、梯形或正方形中被分割的圆通过平移割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最后计算出圆的面积。同时,再用不同的题型,控制公式中的每一个变量,例如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等量的不同变化,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样的,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也可以设置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熟知的长方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题型。这样的作业就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
  二、尊重差异,多样分层
  作业设计的根本目的还是锻炼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要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对知识的学习也呈現出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师应该不断更新作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去做作业而不是去抄袭。例如课前预习的作业、课堂练习的作业、课堂讨论的作业、课后巩固的作业、单元总结的作业、错题改错的作业、动手实践类作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都可以进行分层。
  (一)预习作业分层
  教师要尊重差异,丰富作业的设计形式,对作业进行多样化的分层。课前预习作业关系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大致理解,是基础的铺垫。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作业分层,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预习作业,对后进生和中等生设置基本的预习任务,对优等生则可以设置更高的预习目标。教师要认识到,分层作业不是对普通学生的放松,而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二)随堂练习分层
  随堂练习作为检验学生当堂学习情况,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对随堂练习进行分层,将学生分成不同级别的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梯度型随堂练习题。选取简单、中等、较难等不同难易度的题型,设置适中的练习,引导不同学生完成各自的随堂练习,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掌握程度。教师从旁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可以鼓励做更高难度的题型。例如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做题,在统一的基础性练习之上,增加附加练习,小组练习作业等。让学生合作,一带一完成小组作业,对优等生要求做出附加练习等。
  (三)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课后作业的合理设置,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课堂所学进行思考,,解决相关问题,因此,课后作业是作业设计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留置作业时尊重个体化差异,避免一刀切的作业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作业。教师要在联系课内基础上深化课后实践作业分层设计以及管理,让学生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深化发展思维能力[2]。做到用不同的作业挖掘优等生的潜能,促进中等生创新进步,巩固后进生知识基础。
  三、趣味多元,思维创新
  传统的作业设计,机械式的训练,单一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提不起作业练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立足作业设计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兼顾多样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做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开题目的乐趣,从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素材,从学生日常就能接触到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通过数学题目去探究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点线面相关作业的设计时,教师可以设置动手画画的作业,让学生意识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特点。画出两条平行线,画出一个面。这样简单动手就能完成的作业。再如认识更大的数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算盘工具等来做作业,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完成作业的目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解开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对普通学生,要求能够认识到个、十、百、千、万等基础的数。对优等生则进行进一步的要求,比如熟练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转换,设计一些单位转化的作业让学生练习。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小学教育提出的了新的要求,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教学要求为学生减压减负。作业分层设计,能够达到双减政策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总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有效方法。能促使班级各个层次学生在作业高质量完成中都能学有所得。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瑛倩.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1(02):195-196.
  [2]王经南.小学中年级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35):18-19.
  [3]汤静. 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gzslib202207122224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检测系统 官方入口

万方查重职称版 万方查重大学生版 万方查重通用版 万方查重硕博版 万方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