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之下,对于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成为了热点话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成为一名具有文化内涵的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提高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古诗词中体会优雅的语文知识,丰富小学生的个人素养。古诗词教学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够让古诗词变得更加适应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小学生能够更贴近于古诗词的意境,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提倡文化自信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依托古诗词教学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趣味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诗词与绘画相结合,品味古诗意境
我国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往往是与中国水墨画相关联的,因此会有很多诗作能够表现出一幅画的精髓,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诗作所表现出的意境绘画出来。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古诗词体现了这一特点。诗画结合是小学古诗词趣味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教学方法。通过绘画来描绘古诗词的意境,能够增强古诗词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让学生在诗词描绘中体会到诗词学习的乐趣。
例如,《枫桥夜泊》就是一幅风景画,画起来既有色彩,又有意境,能够非常形象地呈现诗词描绘的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词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以绘画的形式简单描绘出每一个意象,在描绘时注意布局,一句一句地呈现古诗词内容,最后请学生按照描绘意象的先后顺序依次串联整首诗。如此,给学生呈现一幅山林秋色简笔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提高学生诗词记忆效率。
二、诗词与音乐相结合,体会音韵之妙
古诗词在我国文化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浓缩和精华,是各个时代对于优秀人才的集中表现,古诗词所包含的韵律之美也随着古诗词的传播而深入民心。押韵、对仗和精练是古诗词的重要特点,诗词这一特点使其有非常强的可唱性,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部分都以唱的形式表达。追溯诗词起源之时,大多诗词本就是通过唱的方式得以流传的,诗人也是以唱的方式呈现诗词内容的。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同样可以采取“唱古诗”的方式教学,将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增强古诗词表达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唱诗词的同时乐学诗词。
譬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可以通过唱的方式呈现。现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屡见不鲜,许多歌曲都包含着中国古诗词内容,这使得小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能够搜集到一些关于古诗词的歌曲。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携手学校音乐教师自主改编这些古诗词,另一方面可直接从网上甄选一些优质的诗词演唱视频。课堂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读古诗词,然后学唱古诗词,接着小组合唱古诗词,最后分组比赛演唱古诗词,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唱得有气势。通过演唱的方式,课堂上无疑是激情飞扬,学生也学得轻松快乐。
三、诗词与写作相结合,引導学生创编改造
学古诗词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读、画、唱,还可以通过写。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引导学生读诗词,很少采取其他诗词教学方法,这导致诗词教学效率一直偏低,学生兴趣不够浓厚,大部分学生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准确把握诗词意境和内涵。针对此,我认为引导学生创编古诗词也是非常有趣的诗词教学方法,通过创编古诗词,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古诗词内容。当然,通过创编古诗词,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改编成记叙文,也非常有利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应用于写作中,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意识,帮助学生实现诗词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借助古诗词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例如,在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首古诗词时,表达的是爱国情怀,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深度理解古诗词情感的过程,实现了读写结合。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教学方式更适合高年级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优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总之,,古诗词就像一条亘古至今的河流,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还能熏陶学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诗画结合、诗音结合、读写结合,将古诗词趣味化,给学生创造有趣的诗词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趣学诗词。
参考文献
[1]于博华.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2,(17):131.
[2]赵居荣.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新课程,2022,(17):132.
[3]范月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2022,(17):126-127.
gzslib202207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