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一张白纸,有着无限可能。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该往左还是该往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做家长的是让孩子自己走,还是帮他做一个人生规划?
关键词:梦想;规划未来;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你的梦想是什么?”
被这样问到时,相信很多人无从回答,因为在这之前,大家可能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件事。
但一个12岁的男孩面对父亲的提问,脱口而出,他想当游戏主播,做解说直播视频。
这是和男孩妈妈闲聊时,她告诉我的。
然而,,她和丈夫在得到这个答案后,瞬间发怒,斥骂儿子没出息,不好好学习,一心只想着打游戏。
而一旁儿子一声不吭的态度,更加让他们来气。
听到这里,我问,你们有没有问孩子想做游戏主播的原因呢。
她说根本用不着,他脑袋里装的都是游戏,有时间就守着电视看游戏解说,但凡有一半的心思放在学习上,语文成绩也不会只考80几分。
原来是他们认为儿子没考好,并且想当然地归因于游戏,所以怒不可遏地责备儿子,甚至来不及关心儿子梦想背后的种种想法。
不可否认,在很多父母的认知中,很容易把打游戏做主播和游手好闲划等号。
只有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毕业后再找份体面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安稳地度过一生,才是未来人生正确的道路。
纵观我们身边,又有多少父母不是按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在规划着孩子的未来呢?
2、孩子的未来,真的可以被规划吗?
如果我们知道世界未来五年、十年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孩子的未来的确可以被规划,但“如果”是假设,“我们不知道”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天,我说起现在日语翻译兼职的收费,他表示很惊讶。
十五年前,他做日语翻译兼职时,每千字可以收150元左右,而现在竟然只有80元左右。
难以想象,现在的物价更高,到手的劳务费反而降了接近一半。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这几年的翻译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准确度不比人工低,效率甚至要高很多。
但在十五年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半路会杀出个翻译软件。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变化陡然加速,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后,这种改变更快、更多,更不可测。在清朝和汉朝,农民的生产、生活大同小异,但今天农民用的手机、机械化耕种,古代农民除了难以置信,视为“妖魔”,也更难以接受和适应。
今天不再是万事皆慢、吃饭靠天和辛勤劳动的农耕时代,科技信息的全球化浪潮,已然开始吞没掉一些重复、机械的工作岗位,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开始贬值、失效。相反,孩子获取新信息、适应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也更宝贵。
所以,对如今一代的孩子来说,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拥抱变化比追求稳定更重要。
而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确: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做父母的可以帮助孩子成长,但绝不能代替孩子成长。
3、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什么?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
其中有一條高赞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缺乏内驱力。
小时候,有家长追着练琴,有老师看着写作业。
成年后,为终于逃离了大人的监护而欢呼雀跃,却未曾料到巨大的虚空接踵而至。
......
正因为从小习惯了成人的监督,丧失了原本的自驱力,一旦离开了成人的管控,孩子就容易走上歪路。
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就是年幼孩子“内驱力”的源头。
如果不负责任的父母在教育上偷了懒,仅靠学校的普适性教育,或是孩子本身的自觉性,就很容易失控。
而拥有自驱力的孩子会怎样?
在《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书中描写的瑟谷学校,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分班,孩子们根据兴趣聚集在一起讨论,老师从不讲课,只为孩子们达成某个兴趣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帮助。
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完全释放,但这种自由并没有阻碍他们学习和成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上了很好的大学,毕业后基本都在从事他们喜欢的事,在社会上普遍比较成功,除了经济上的,还有着完善的人格和幸福的家庭。
从瑟谷学校毕业的校友这样评价自己的母校:
9岁以后,在瑟谷学校的时光,是他们人生中最棒的时光;
他们每天的生活忙急了,从上学开始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比如社团的任务,排演话剧等;
每个人在小组中都负有责任,而且所有人都非常快乐;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挑战最难的事。
这就是自驱力的强大之处,出于好奇,孩子们会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一切,并在这个过程中渐渐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不过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进度不同。
为人父母,不必为孩子的成长感到焦虑,更不必为了缓解焦虑而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过度干预;
只需要持有足够的耐心,在日常陪伴互动中,尊重孩子的好奇,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做一些利于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意义的事,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状态。
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比试卷上的满分更值得我们下功夫,也比去规划孩子不确定的未来更可靠。
因为自驱力在任何时间,甚至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可以让孩子有从新起跑的势能,更可以让孩子有主动跳起来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去触摸更高的天花板。
参考文献
[1]张慧敏.“规划孩子未来”正在危害国人[J].甘肃教育,2011(09):18-19.
[2]麦田.家长要不要给孩子规划未来[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8(05):4-6.
[3]吴文群.帮孩子规划未来用梦想照见现实[J].大众心理学,2014(03):16-17.
gzslib20220818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