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即发挥学科的本质价值,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当前课程教育中对于学生主体性的侧重,使得每一个阶段下的每一堂课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因此本文尝试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多样化开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道德与法治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质属性,其是一门以具体知识为载体来传递思想道德和正确价值观的课程,强调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与互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去思考和感悟,,形成坚毅的思维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看待生活与事物。
一、多元思维拓展
从学科本质属性出发,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来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产生共鸣,从而对于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情感体验为主来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身心的投入。再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来看,教师需要将教学的目标和实际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对学生心理、情感等方面上,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经历体验来将他们很快地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最后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会在教师引出话题的时候意识到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或是有一定了解的内容,此时的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而且有表达欲望,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教学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总的来说,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离不开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更离不开课堂中的有机互动,二者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开展且保质保量达成预设目标的关键。例如,在“认识自己”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一个小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一个心中所想的人的特征,然后由教师随机抽选并进行唱读,让其他同学跟着一起猜一猜纸上所写的人是谁。无论是被猜中还是没猜中,教师都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描述或形容的准不准确?”“老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已经提前意识到了说的是自己?”通过几个问題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出轻松和谐且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将自己视角中的他人来作为参照,反过来再重新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顺势引出了本课主题,即“如何认识自己?”问题看似简单,却极富哲学意味,一个简单的游戏传递出了“人贵自知”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这种视角切换对于提高自我认知的作用。通过一个有趣的活动来为接下来理论知识的呈现做足铺垫,使学生在未正式学习的情况下实现了由感性认知到主动探究的转变,以思想观念的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挖掘隐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来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和考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道德思想观念与品质为出发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价值的内容与方法,为课堂教学的高质量生成提供保障。教师始终要明确的是,并非是教学活动形式越多就越有效,有时候活动呈现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但学生往往在一阵热闹之后并没有深入地感受和把握学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这实际上就是活动本身所造成的目标偏移,仅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有所提高,反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基于对课堂教学活动安排的优化和整合,应当从知识载体和途径等角度出发来尝试挖掘课程中的隐性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
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教师精心备课,但实际呈现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其实教师不妨尝试在备课环节中对课程的隐性资源进行挖掘和使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从而完成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内容的补充。例如,在“尊重他人”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事例,某个课间,一位没有吃早餐的学生肚子很饿,他想去食堂买些食物充饥,但却在第二节课上课前迟到了,任课教师对他进行了批评并让其罚站听课。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接下来的整堂课氛围都变得很低沉,而罚站的同学也感觉浑身不自在,心理受到了打击,一堂课下来看似达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并没有为学生带来任何积极的学习体验。再看一个例子,一次小测验后,班上几位原本成绩不错的学生这次一落千丈,教师并没有当着班级其他同学予以点名讲话,而是在课下让学生自己考虑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主动来办公室找自己。两个事例都属于课程之外的内容,但却又与教学息息相关,这说明了教师对于隐性课程资源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而恰恰正是一个细节的表示或传递,就能够令学生心领神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综上,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思想性课程,其需要在日积月累中熏陶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其形成一个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应当牢牢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切实结合实际学情来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实现对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助力和帮扶。
参考文献
[1]杨流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0.DOI:10.27035/d.cnki.ggxmc.2020.000348.
[2]张倩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0.DOI:10.27778/d.cnki.gqhzy.2020.000295.
[3]张议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DOI:10.27435/d.cnki.gxsfc.2020.000138.
gzslib20220818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