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都迎来了新一轮的升级和优化。小学阶段作为塑造学生基础认知体系的重要阶段,数学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升级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课堂提问教学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新时代以学生主体为突出特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背景之下,展現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光明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方法,并阐述了相关的问题,以期对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概述
对提问教学的重视是近几年才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最大程度上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模式情况下老师高高在上地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们非常枯燥的听讲,会有溜号、做小动作等现象发生,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仅促进了师生感情和默契,还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提问忽视学生本身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往往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在师生之间或存在一种并不平等的地位和潜在的意识,老师对于课堂提问的问题也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设计,相关的问题难度、提问的频率以及提问的对象范围等等,都不能够满足提问教学应当体现出来的优势,往往是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核心诉求,,不能够满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要求,也不能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学习能力认知行为模式的特点[1]。
2.2 课堂提问形式单一,过于简单
形式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一化、简单化的固有倾向。老师未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来设置具体的情境,对于提问的方式方法、引导语言等方面也不能够做到差异化对待。这就出现了所有的问题都是一个模式来进行提问,会使得学生出现疲倦感,把握不到老师提问的精髓,从而丧失其学习兴趣,使得提问教学本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提问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和发展活力也遭到破坏。
2.3 课堂提问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教育主体层面来看,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使用提问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兴趣不高,对于老师安排的提问活动,他们并没有很强的主动性参与其中。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对于教育主体的两个方面都有迹可寻。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由于其引导的语言不够吸引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或者提问的频率过高,这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和排斥心理。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行为习惯以及固有的沉默式受教育认知,也会造成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的表现后果。
3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方法
3.1 把握提问频率
提问教学本身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是如果把握不好提问的频率,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恐慌或者反感,从而发挥其反作用。为了避免这种反作用的出现,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掌握适度原则,把握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对于所要提问的问题的难度也要进行设计,从而使得课堂提问在保障学生基本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成就感的基础之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我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提问教学的现实意义[2]。
3.2 课堂提问坚持启发性、层次性,提高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改进方向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的激发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课堂提问的方法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和所提教学问题的启发性、层次性的提升。也就是更多地从一种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目的出发来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整体的课堂提问氛围、活动进程。并且在此过程当中,要注意对于有限课堂时间的利用,提高提问教学自身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有限教学时间与最大化教学成果的协调。
3.3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其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老师每堂课固定的提问几个学生,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普遍的认知惯性。对于被提问到的学生来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频繁的紧张焦虑而形成反感情绪,排斥教师,排斥数学学科。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获得极为优越的自负情绪,不利于其形成更为全面中和的自我认知,损害其人格完善发展。而对于经常不被提问到的学生来说,这会降低其对于提问课堂教学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从而造成一种“课堂教学与我无关”的消极被动的局面。这就需要老师必须要注重增强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感,问题的难度要设置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够保证回答者的自信心和自尊情绪,并且提问的范围要拓宽到整个班级。
3.4 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努力进行思考。例如,在“统计”一课的学习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统计图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教师在介绍完基础概念之后,不妨向学生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提问后空余3~5分钟让学生用于思考,空余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如“从横轴上的数字进行思考”“它的面积代表什么意思呢?”等,帮助学生找到切入角度,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3.5 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和课堂评价是教学成果的检测以及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验收手段,在新时代进行提问式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需要学校为主体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系统评价,也需要收集来自学生的真实反馈,从而形成更为有效的更加真实的教学指导,促进提问进一步的教学发展优化[3]。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数学的提问教学在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调整的基础之上实现不断地优化。
4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方法探讨体现了我国整体教育政策的落实程度,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体现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更新发展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是教学的运用和普及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数学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控制提问频率、激发学生主体性、注重教学评价、注重问题设计的科学性等方面,需要小学数学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正确的把握这些途径和手段来优化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卫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追问的方法和技巧[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5):65.
[2] 肖远清.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研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 2021(7):2.
[3] 谷旭霞, 田向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探讨[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0(2):1.
gzslib202209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