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作业是架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业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在课堂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薄弱知识点强化巩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对如何布置數学作业和对作业如何进行设计进行了策略探究。
关键词:减负提质 作业设计策略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双减政策是国家近期出台的重要政策,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效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压力。在面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要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教育质量的情况,做到减负不减质。我们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就要从每天的作业入手,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改变传统的重复多的作业练习,设计创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作业模式。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的意义
对初中数学作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的作业中普遍存在着高消耗和低效率的问题。学生的作业量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适合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导致学生通常出现作业写到很晚的情况,作业量虽大,但并没有很好的对学生起到对过去学习知识的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因为如此,迫切对传统课外作业观进行改变,树立新的练习观不仅仅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象,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推出的双减政策。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一些课内练习,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好奇,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的进行一些有关数学的实践探究,对所学知识进行亲身探索、体验,体会实践探索过程的美好进而享受其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学习方式,乐于探索,享受学习。这样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鼓励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和家长、同学进行交流,构建起自己对于知识的独特的体系和架构,将书本上生硬的文字知识完全的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灵活知识,在生活中还可以应用于实践,形成生活上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育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策略的措施
1.精选作业内容,作业有效化
数学作业基于学生一天学习知识进行的复习和巩固,要合理安排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把握作业难度和题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再结合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完成作业的有效时间应该控制在大约九十分钟。数学书面作业虽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作業数量,但也要根据个体差异让作业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具有层次性,进而体现作业的有效性。数学作业要进行严格的精选,杜绝错题,严防怪题,根据课程标准,对所学知识以及结合数学重点对作业进行全面、合理、有效的布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的不同,对一些具有较难和高难度的题目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做完作业时间还富余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对较难题目甚至高难度的题目进行探索。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综合与实践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布置,教师可以在布置较难部分的作业时,可以布置一道类似”图像与函数综合在一起与生活实际贴近题目”,作业难度由低到高,逐渐加深,使学生见识到更多的题型,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和作业完成的质量了解到学生对此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找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薄弱之处,对症下药,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丰富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作业形式不应只是单一无交叉的,应学习目标要求,应该丰富数学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热情的投入到学习和作业中。作业形式中不应只有书面巩固作业,实践作业、探究作业、拓展作业等在作业形式中所占比重也应增加。学生在平时做书面巩固性作业时,也需要其他形式的作业来中和书面作业的枯燥乏味,但实践性作业的数量不应过多,需严格控制,在做实践性作业时也要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性的学习。巩固性的学习主要包含基础学习和重点学习,对基础概念、公式内容的掌握和重点对重难点知识内容的学习。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章二次函数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小组划分。在布置”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这节作业时,可让每个小组分别找出不同的三个自己觉得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并找到图像的函数,分析图像和函数的性质。每个小组可将自己找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的函数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小组找到函数的图像。学生在根据函数画出图像的过程中,会猜测图像的形状,通过画出的部分图像联想剩下的图像并猜测最后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出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小组的划分和学习,使同学间情谊更加深厚,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主旨还是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效率,减少高耗低率的现象。通过对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改变,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通过灵活改变作业,使作业变得有效性;通过改变作业以往的固有形式,增加一些实践性更强的作业,间接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更加的积极主动。学生在具有丰富形式且有效性的作业学习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在作业的练习中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伊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外练习的研究[ J ].中学数学教育,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