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本文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充足的认识策略;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自我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簿弱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一)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
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自主学习意愿不强烈。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知识信息缺少主动探究的兴趣,对职业人生的自主规划缺少认真的思考。所以,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方向迷茫,目标不明确,知识理解不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動力不足等现象。
(二)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
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愿,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方法落后,且没有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在课前预习上,没有形成课前预习的意识,不少学生只是在课前简单预习,就认为完成了自主学习,在课堂听讲上,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且课后又不懂得安排必要的复习和反思,不会分析、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一些学生没有钻研问题的习惯,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也不敢求教;另外一些学生比较害羞,有问题也不会提出;其他的一些学生学习渠道窄,只习惯于从课堂的学习和实训中获取点滴知识和技能,很少主动通过课外阅读和校外的实践提升专业技能。
(三)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
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自主学习的责任心和约束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独立性较差,遇到难题没有自主解决的意识,依赖教师或同学提供现成的答案;时间管理不合理,不会有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拓展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学习的专注度低,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环境、手机、网络等外在因素的干扰。
二、簿弱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大部分学生底气不足,缺乏自信,一部分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和独立思考等习惯,在适应学校提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等能力和要求时普遍感觉没有信心。学习信心不足是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学生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与教学管理方式不当有关。一是部分学校没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明确、制度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学生自主学习缺少必要的外在监督和激励。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管理低效。这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智慧,保留着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满堂灌”,让学生背书或者长时间做一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作业。学生在机械呆板的教学中,逐渐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降低了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教师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如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善于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不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人生规划和时间管理上的辅导,不善于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实践的鼓励等。
三、提高簿弱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主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比如:世博会开幕前夕,在引导学生学习“镶嵌”的内容时,我这样引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师生共同分析什么是镶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世博会某场馆的设计人员计划采用正多边形地砖铺设地面,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案。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马上就产生新的问题,有同学问:“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还是两种或几种正多边形镶嵌?”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学生经历探究,得出结论后,我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的同学问:“能不能用一般多边形进行镶嵌呢?”于是教师组织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这样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经历探究等活动中获得新知,充分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二)、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扼杀。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老师是“指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成就感”。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彼此影响的动态过程。通过老师热情的唤醒,让学生放开手脚去想,去做,欢迎提出不同于老师、书本的看法。
(三)、引发学习动机,建立和强化学生自立
明确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婷.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13(02)
[2]韦少义.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教学艺术浅谈[J].数学通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