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能够用剪刀剪出简单的对称轴。为了上好这节课,教师应当巧用教师用书,精心设计教学的课件,认真撰写教学案例,以全面地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可以逐步加深对已经学过图形特征的认识,并能够对新知识产生深入地理解,从而,进一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用具,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小衣服、大树等,课前引导学生准备彩纸两张、剪刀一把、直尺一把、学习资料一份。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导入新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以逐步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能够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操作、观察,能够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辨认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老师想买一副眼镜,请大家看一看,这副眼镜值不值得买呢?(为学生出示第一副眼镜图的课件)
生:老师,眼镜两边大小不一样,不对称啊。
师:同学们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
生:对称得是眼镜两边大小一样吧!
师:那么这副眼镜怎么样呢?(为学生出示第二幅眼镜图)
生:老师,这副眼镜是对称的啊。
师:那么大家将这两副眼镜对比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为学生出示两副眼镜的对比图片课件)
生:第一副眼镜两边不一样,第二副眼镜两边是一样的,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所说的不一样,是指的什么呢?
生:眼镜的形状和大小啊。
师:同学们真棒!物体左右两部分的形状及大小都完全相同,在数学知识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对称。
教师利用板书为学生总结,两边一样、形状、大小对称。然后,巧用教师用书,认真研读教科用书,精心设计教学的课件,为学生出示青蛙等图片,讲解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要求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学生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对称现象?通过對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学生对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想象,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案例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了激趣引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乐意接受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迅速地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举例回答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轴对称图形画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刻地掌握,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进而,全面地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巧用教师用书,使得教学主线很鲜明,教学的重点能够突出出来,从而为学生的数学课堂增添光彩,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一节数学课。
四、案例反思
通过本节数学课,我尝试运用情境导入的方法,为学生导入新知识,充分地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认真研读教师用书,,精心准备教学的课件,根据教学的目标设计符合教材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有效地提炼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还值得我进行深刻的反思,另外我做出了以下几点策略总结:
(一)全面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讲解过程,我应当充分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感受,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以及概括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声、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对称的美,充分地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充分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深入挖掘教师用书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教学设计的优势,总是担心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而影响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因此出现几个重复的提问,使得这节数学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教学的效果。因此,我应当将课件设计得更加合理,运用得当,巧用教师用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设计应当有层次,有坡度,以充分地体现轴对称图形教学的重点,深入挖掘教师用书,引导学生能够从观察对称轴到画出对称轴过渡自然,注重语言的严密性以及对细节问题的指导。比如,我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一些新知识,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