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网在线投稿网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收尾的策略

知网论文查重系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家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讨,旨在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改善语文教学高投入低收效的状况。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际操作中,往往把重视点放在一节课的开场和中间,而疏忽了收尾的处理。这在教学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对于教师来讲,开场和中间都能讲授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但一到结尾,因为没有充分准备,因而缺乏信心,刚才还胸有成竹、挥洒自如,这时却自乱阵脚,显得无所适从,只能草草收场;对于学生来讲,一节课的精彩部分已过,紧张心理开始疲软,精力出现分散,听课兴趣也开始降落。若再遇上结尾处理得不好,一节课必然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设计精妙的结尾能产生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让人回味无穷。它可以改变学生课堂疲软心理,巩固深化学习兴趣,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收尾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富于变化。常见的收尾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归纳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用上完一篇课文或其它教学内容后剩下的三五分钟时间对刚讲授完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理清脉络顺序等。归纳法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简明扼要的总结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在头脑中经过辨析、比较、分类,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巧妙的归纳总结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复习鲁迅的作品时,我问学生:“这些作品中,哪些是小说?"学生好不容易才找出是《社戏》、《孔乙己》、《故乡》。怎样才能将这三篇小说与其它体裁作品区分开呢?我教学生记住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回到故乡去看了一场社戏。”学生非常感兴趣,,一连念了好几遍,觉得很好玩。半年后我再问起我们学过的鲁迅的小说有哪些时,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孔乙己回到故乡看了一场社戏!是《社戏》、《孔乙己》、《故乡》三篇课文!”教师只要多寻找一些规律,多采用一些方法来归纳所讲知识,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刀,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专注听讲后也该动口说一说了。讨论法可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辩论、比较、鉴别,使原来模糊的认识明确化。由于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又可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内容要切中要点,切忌漫无边际,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討论后提问一部分学生讲出讨论结果,及时予以总结,并把重点意见和结论都包括进去,还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正确答案,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讨论的设计一定要能激起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讲,踊跃发言。我在教完《愚公移山》这课后,决定安排一场讨论来揭示这篇寓言的寓意。怎样设计讨论题目呢?如果设计为“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好像都难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于是我这样问:“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个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大家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讨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上面的观点看起来似乎是对的,其实不然。寓言是生活中某些普遍道理的反映,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困难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挖山不止。这样通过讨论,同学们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寓意,效果比教师直接讲述要好得多。
  三、练习法
  练习法就是教师把刚讲述的一篇课文或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用课堂上剩下的时间来完成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有讲有练,讲练结合,这既避免了“满堂灌”,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法要求讲什么练什么,练习题应提前准备好,难度适中,讲究精炼,题量要少,切忌搞题海战术,要及时训练及时检查。练习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并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缩短反馈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四、迁移法
  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主动引导学生跳离这篇课文,补充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课外知识,将教学内容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域,这就是迁移法的运用。经过迁移后教学内容有了变换,具有新鲜感,重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丰富了知识,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如在讲授《死海不死》时,课文最后指出:“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输入量,水面日趋下降……将来死海真的要死了。”见同学们都很关心死海的前途,我就补充了有关人们计划开通运河引水入死海来挽救死海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对课文的兴趣,延伸了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法也可理解为教学方法的转换,如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一歌,课堂上变听课为音乐欣赏,学生耳目一新,在音乐的旋律中,很快就能背诵全词,可谓寓教于乐。
  五、活动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上适时地安排一些语文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松弛学生的紧张情绪,起到讲练识记难以替代的作用。一堂课上完了,最适宜开展的语文活动有很多,如演讲、朗诵、小实验、小制作、猜谜语、讲故事、搞兴趣摘录、分角色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应灵活运用。活动的选择应根据本节课内容而定,其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
  总之,设计精妙的结尾能产生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让人回味无穷。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 检测系统 官方入口

万方查重职称版 万方查重大学生版 万方查重通用版 万方查重硕博版 万方网论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