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学得好存在很多外在或内在的因素,其中,动机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内在动机,即对学科的好奇、喜爱和成就感等,同时在教学中平衡语言知识点的输入和兴趣的激发。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尝试过开设英语活动专课、小组竞赛、跨学科合作等不同的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通过分层作业唤醒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由此,通过对动机因素的不断探究,对英语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动机培养;预初年级;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8-0116-04
作者简介:王梦嫣(1988~),女,汉族,上海人,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无疑是现今中国学子非常重要的第二语言。看见学校那密密麻麻的英语课表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英语兴趣班,甚至是现在推崇很久的双语教学,都能彰显英语学习在现在教育领域内的不凡地位。但是,与殷切的期望相伴而来的往往都是深深的困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提高现在孩子的英语水平呢?各种加时学习、名师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成绩的同时,是否真正地提高了他们的外语能力?
笔者在预初年级执教已经有三次经验,数年来遇到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同一个教室里花着同样的时间,做着一样的练习,收获却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想要掌握一门外语,牵涉到的内外因素真的不知凡几,或是学生内在的智力、学习年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或是提供教学的外在环境、师资情况。在诸如此类的很多因素中,笔者观察到,动机因素,尤其是内在动机,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对很多英语后进生而言,往往对英语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部分人都理解,只有真正对一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其中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可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又很难一味培养兴趣而放下手中的课本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最不紧张的预初年级,笔者尝试能否穿插进行某些课本教学以外的英语活动,来逐步提高学生对这门语言的兴趣,也逐步减少某些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就被委任为预初年级两个班级的英语老师。让笔者最惊讶和感叹的是,考试和分数已经不再是初三生的专利,从预初年级开始,各种测验或考试就接踵而至。教学的重心总有意无意地转移到了怎么提高班级平均分、优秀率,怎么降低不及格率上去。亲眼看见为了抓住基准分,几乎每天的课间,都让部分学生过来定量默写。并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光是单词背诵就耗尽了老师和学生的心力。几天下来,学生累,老师更累。与付出的辛苦和时间成反比的是,,在这样反复的消磨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都在快速消逝。这让笔者不由得困惑,这种机械重复的操练过程中,消耗的仅仅是时间,还是学生眼中的动力和可能残存的学习兴致!
英语和数学、语文真的不一样,它不像数学,不用反复地默写、不用强行地背诵;也不像语文,有些程度弱的孩子,但母语优势还是摆在那里,总能写出点文章、背出些诗词。刚入教育岗位那年,笔者就面对两个班将近20个不及格的学生,其中又有几个差不多零基础的学生,真的深感压力颇重。初时,笔者也尝试过一些现在看来有些笨的办法。笔者曾经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让一个默写单词从来不合格的女生到办公室单独默写一个单元的生词。可是两节课后,再考查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仍然半数以上的单词记不住。笔者对此先是感到不解,然后又很气愤,觉得是她不用心、不用功的缘故。可事后笔者再仔细反思,对一个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的学生,这些单词就那样毫无规律地排布,记住一个,又忘记另一个,如此枯燥地死记硬背,怎么能有效果!
渐渐地,一味地依照课本教书和习题讲解,让笔者总觉得课堂少了些什么,学生的眼里总少了些什么。到复习的时候,在笔者一再强调某几个语法点,可学生依然屡做屡错的时候,孩子们面带倦怠的神色,这时笔者真的开始醒悟了,那些词性转换,那些句子改写,那些无尽的动词搭配和介词搭配,重复再多,作用也不会显著,反复一样的教学内容,只能磨掉他们学习的动力。如果做卷子考试,只是给某些学生打上无数个差,又有什么意义!
在困惑和思考中,非常幸运的是,某个前辈老师给了笔者这么一个提醒:分出一节课单独当英语活动兴趣课如何?这样既不会耽误教学进度,也能让学生尝试别开生面的课堂。笔者也幡然领悟,笔者所教的学生,还走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怎样引领他们加深兴趣,明确学习动机,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英语,可不是比抓那一分两分,反复做题更有成效!
二、动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满足他们需求的一种内在过程,可促使人们有意识地做出行动的决定,并维持相当的努力,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不同的学者会将研究动机因素的重点放在不同的地方。例如加德纳教授和他的伙伴就把动机定义为个体的态度、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态度阐述了和语言学习相关的情感反映;个人愿望表明了他想在这门语言领域获得的专业程度;努力则是指他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和驱动力。
关于动机学一项非常著名的研究理论是由加德纳和兰伯特教授共同提出的。他们将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如果学生是以工具型动机推动自己学习外语,那么他一定是想借此寻求一些有利的结果,例如通过考试、未来求职等。融入型动机从另一方面而言,更多的则是和他们内心对这门语言的兴趣喜爱相关,更注重精神世界。所以融入型动机往往更难培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极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主动掌握语言知识,以求完善或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动机通常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诸如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喜爱,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往往起到了更有效、更关键的作用。
首先,动机因素能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活动本身上来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预初年级的学生心智普遍处于少儿阶段,玩心大,注意力又很容易被外部的风吹草动所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能真正对课堂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满足,那么外界的打扰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了。其次,动机因素还能不断催化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无论学习什么,只有思考了,才能有所得,才能有所进步,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我们很容易发现,死记硬背的学生往往到最后取得不了很好的成绩,一是信息量过大,二是还有一大半分数跟背书无关。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思索,随时观察,才是关键。可是有哪个学生会去反复探讨一门他们厌恶反感的科目呢?只有先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从而才会想办法去解決问题。带有求知欲和探知欲的学生,往往能比别人早一步发现问题,而不是一味跟随老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