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培训角度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更新时间:2015-10-15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我国教育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师教育的体制也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尊严和发展”、关注“教师与学生发展的价值”,成为了教师教育的新的价值与目标。
【关键词】教师培训 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4-02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广义讲地讲,指的是教师教育,以前成为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在职教师培训又叫做教师继续教育。时至今日,通常意义上讲,教师培训指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及满足教育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在职教师开展各种层次、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在职教师在专业上,学术上和人格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与提高。
2.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接受培训和提高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教师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教师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
二、教师价值观念的形成
教育信念是教师教育历程中内心所信以为真的理念,受到个人经验、学习背景、教育情境、教育对象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的判断,对于教师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使用会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是否具备积极向上的教育信念对以后自己的教育教学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育信念是教师进入教师职业领域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特质。
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同时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发生关系,产生个体价值(关注的是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的完善)、文化价值(关注的是知识的创新,学术的探求和科学的研究);社会价值(关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与文化素质为目标),即价值的多样性。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旨在保障教师教育质量,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或培训高质量的教师。
三、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的,从而体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特性。
1.工具性价值取向
其实质在于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以促进教师自身、学校或教育主体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以获取利益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本位的工具价值取向,强调教师培训的社会服务性。二是,文化本位的工具价值观,强调教师培训对人类文化的传递,延续及发展的作用,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特征。
2.主体性价值取向
其实质在于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以促进教师身心的和谐发展及完善健全人格为目标。主体性价值取向要体现出各种价值的平衡与协调,教师培训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应该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3.教师教育的行为取向
教师培训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师的培训要求和行为取向。教师的培训,从教师个人而言,是受精神支配的内在动机性行为,这一行为从培训的需要开始,进而引发培训的动机和行为,教师的培训要求是教师培训行为的原驱动力。
4.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
我国对教师的培训次数日益渐长,然而,由于培训模式只局限于理论上,从教师培训的效果来看,出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实践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削弱了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2)只重形式,不重成效。一大部分教师对在职培训的价值认识低调,态度冷漠,更多的是履行过场。如评职称必须参加的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普通、新教案培训等。
5.教师教育:重建“发展育人”的价值
教师教育必须回归育人的原点,寻求育人素养与教学技能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在培训中,首先,应该激发教师育人动机,其次,是育人角色的认同,最后,才是育人方法和技能的训练。
教师教育,首先,是一个关乎教师价值观的问题,其次,才是方法论的问题。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汲取科学主义的丰富营养,顺应人本主义的发展潮流,关注教师主体性、课程教育性和发展引领性是当下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
四、教师教育中有关“人的研究”
无论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还是关注“教师的尊严和发展”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均是有关于人的自身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尊重人。对“人的研究”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高师院校教师与学生以及中小学在职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
教师教育领域中的“人的研究”应包括关心教育的人们所取得的个别科学成果的探讨及学术研究,教职教养,教科内容,甚至对全球规模的人类课题,人的尊严考察与研究等。从这个观点出发,除以上各类研究外,如果我们能够努力在综合科目中加进教育与人的研究,定将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的新潮流。
教师教育遵循培养人,尊重人的尊严这一教育的本质及原理。努力进行对人的研究的同时,人的素质能力的自我形成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课题,为完成孩子们的“人格培养”,理所当然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优秀的人格及素质能力。基于这个观点,教师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必要予以重新认识。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年
[3]朱广清,教师培训: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
[4]赵琳琳,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培训趋势探析[J],,素质教育,2011年
[5]朱旭东,《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提示:
本文标题为:基于教师培训角度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当前网址为:http://www.tougao.net/lunwen/1811.html
本文相关论文
更多>>- 2017-05-23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及其研究
- 2017-05-27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5-06-03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 2015-10-16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研究
- 2016-02-29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2016-04-07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分析
- 2016-04-2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
- 2016-07-31解析中职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2016-10-20“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 2016-11-01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热点排行榜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7《新课程学习》
- 3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42015-03-16《华夏教师》
- 5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6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7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8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92014-06-02《北华大学学报》
- 102014-06-02《华章》
- 12019-02-19学校科技辅导员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 22019-02-19浅谈小学生厌学成因及矫正对策
- 32019-02-19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 42019-02-19信息化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运用
- 52019-02-19“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 62019-02-18优化高中学生会工作路径探析
- 72019-02-18HSK四级真题完成句子题型考点分析
- 82019-02-18探究精品拆解与儿童诗写作教学
- 92019-02-18高职技能抽查与汽车维修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 102019-02-18如何将教研活动的效果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32015-03-16《华夏教师》
- 4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5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6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7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82015-03-16《新课程研究》
- 92013-06-18《中小学电教》
- 102013-06-18《新课程》
- 12015-06-29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 22015-06-29构建和谐集体,创建良好班风
- 32015-06-2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 42015-06-28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的探析
- 52015-06-28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 62015-06-08过程图像辅助解题的实例研究
- 72015-06-03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 82015-06-02实施创新教育的“五要”
- 92015-05-30学生学习中疲惫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 102015-05-30低年级学生绘本阅读实施策略的论文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