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构想
更新时间:2016-08-19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适应能力差,流动性大,是这几年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很复杂的,从我们辅导员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有着更为贴近实际的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执业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大学教育体系存在缺陷造成的。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完善教育体系,为就业大学生排忧解难,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稳定用工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延后”;就业教育;制度;完善;就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80-01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的陆续毕业,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经济发展适度调整且更加注重质量,以及高校部分专业重复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除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要脱节、大学生挑肥拣瘦等原因外,背后深藏着一个没有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缺少就业“延后”教育。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完善大学教育体系,对化解“就业和留人难”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依据
我们基层辅导员由于工作需要,与大学毕业生接触、往来和思想交流比较多,对他们就业及岗位流动情况了解多一些。其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就业后,因为个人待遇与用人单位,个人与其他职工之间发生一些矛盾,一些口角,就辞职扬长而去。实际上都是可以容忍、化解的小纠纷,轻率辞职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己留下了终生遗憾。如果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视野以外有一个第三者出面调解,促使双方妥协,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这是构建毕业生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现实需要。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厂后,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企业有责任召回问题产品,这是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可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出现了问题,高校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完善高校教育体系,这是构建毕业生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作用和目的
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是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留人更难”的就业形势新常态提出来的。将大学就业教育从学校延长到用人单位,使教育链条更加完整,是对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和教育体系的自我完善。
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建立,打通了高校与用人单位、就业学生双边紧密联系的通道。一是有利于高校与用人单位保持信息畅通,就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等情况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学校与毕业生本人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和他个人与用人方的关系情况,适时跟进“延后”教育,最大程度地缓解用人单位人才流失的局面。第三,通过这个通道,学校可以将涉及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最新动态、新技术和新趋势等信息传授给已就业的学生,承担起继续教育的部分责任。 构建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目的:稳定用人单位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
三、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各类高等院校要像企业对自己产品高度负责一样,对自己的毕业生应进行终身教育。首先,高校要成立就业“延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名字可以叫“就业后教育培训发展中心”。招募行政管理人员,组建就业“延后”教育师资队伍。此“机构”严格区别于其它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主要面对就业或未就业大学生,侧重执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以母校的名义和身份为就业大学生服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与发展环境。其次,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库,掌握毕业生就业、再就业和其它脱岗情况,为就业“延后”教育提供信息支撑。第三,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与就业大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反馈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做好说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与用人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就业大学生的表现评价,及时反馈就业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用人单位的说服协调工作,尽量满足学生就业、发展方面的合理要求。我们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首次提出,如果能够变为现实,将极大的优化环境,有利于用人单位用工稳定,促进国家政局长治久安;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从理论上破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留人难”的迷局,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调整结构和转型发展。
提示:
本文标题为:试论建立大学就业“延后”教育制度的构想
当前网址为:http://www.tougao.net/lunwen/2924.html
本文相关论文
更多>>- 2017-05-23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及其研究
- 2017-05-27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5-06-03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 2015-10-16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研究
- 2016-02-29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2016-04-07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分析
- 2016-04-2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
- 2016-07-31解析中职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2016-10-20“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 2016-11-01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热点排行榜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7《新课程学习》
- 3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42015-03-16《华夏教师》
- 5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6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7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8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92014-06-02《北华大学学报》
- 102014-06-02《华章》
- 12019-12-08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究
- 22019-12-08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2019-12-08“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 42019-12-08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 52019-12-08以思促学策略初探
- 62019-12-07高中数学解题策略研究
- 72019-12-07中学数学解题中渗透差异分析的思想
- 82019-12-07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 92019-12-07创设智慧课堂提高数学素养
- 102019-12-07初中数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策略探究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32015-03-16《华夏教师》
- 4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5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6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7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82015-03-16《新课程研究》
- 92013-06-18《中小学电教》
- 102013-06-18《新课程》
- 12015-06-29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 22015-06-29构建和谐集体,创建良好班风
- 32015-06-2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 42015-06-28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的探析
- 52015-06-28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 62015-06-08过程图像辅助解题的实例研究
- 72015-06-03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 82015-06-02实施创新教育的“五要”
- 92015-05-30学生学习中疲惫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 102015-05-30低年级学生绘本阅读实施策略的论文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