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
更新时间:2019-11-20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作者:邱桂云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5期
摘 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是时代趋势。实施整本书阅读的困惑和收获。整本书阅读既需要自主阅读,也需要强制阅读;整本书阅读需要适度地课程化,又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课外阅读的产生;深阅读、浅阅读需要教师就学情及文本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自主阅读;强迫阅读;深阅读浅阅读;课内课外阅读
著名学者鲍鹏山对语文界提出一个疑问——上了那么多课,,怎么还是一本书没读?这无疑是对盛行日久的篇章化语文教学弊端的质疑。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而且呼声越涨越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被作为规定性的语文课程内容被提到教学安排上来。但在实践操作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少。
一、 自主阅读和强迫阅读
理论上,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自主阅读更重视阅读的选择性和个性化,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阅读。正如美国教育学者斯蒂芬所提倡的自由自主阅读:自由自主阅读是指纯粹按照兴趣阅读而阅读,不要求书写读后感,也不设计成阅读题的形式要学生思考和回答;读了一半,若是不喜欢了,也不必勉强要读完。
自主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用规定性的阅读强制阅读行为。当然是最理想状态的阅读。但是,在实践中是很难完全实施的。
纯粹的自主阅读很容易让整本书阅读回到老路——流于简单的提倡和一般化的结果验收。没有阅读过程的追踪和监督,有没有读,读了多少,有哪些内容是读不懂的,哪些内容读懂的,皆是一笔糊涂账。
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既需要自主阅读,也需要强制阅读。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完全按照兴趣教的。教师的义务是带着学生走出阅读舒适区,帮助学生克服仅仅为好玩好笑而读的浅表化阅读。教育,必须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长久的快乐。
如:部编教材必读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故事内容的时代距离今天太远,学生读起来不能理解。大多翻翻书,草草浏览数页,拒绝往下阅读。即使有几个迫于教师压力,硬着头皮往下读,也是味同嚼蜡。但我规定,必须读完关于宋江的一至二回。确定大部分学生读完后,用一节课的时间梳理文本,提起兴趣。梳理文本内容如下:
水浒的意思是水边,讲述的是一群被生活被时代被现实逼到墙角的英雄好汉努力回归王土的故事。
梁山第一代领导人是王伦,没有胸怀没有格局,所以很快退出了舞台。第二代领导人是晁盖,有胸怀有格局,但没有规划没有目标。他对梁山最理想化的设定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听起来不错,但对于不甘的英雄来说,这不就是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吗?所以,晁盖也匆匆谢幕。
梁山第三代领导人宋江粉墨登场了。宋江一上台就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聚义厅”是江湖,“忠义堂”是家国。可见,宋江对梁山的远景规划是——把梁山由江湖做成家国。第二步,宋江一心想把梁山做大做强,大到强到朝廷意识到灭了梁山要付出的代价永远要超过拉梁山入伙要付出的代价。到时,梁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归家国,返回王土。
宋江是梁山有胸怀有理想有规划的真正意义上的好领导。要想懂得更多,可以课后阅读《水浒传》里有关宋江的章节。
这样的一节课,可以叫阅读指导课。为什么要上这样的一节指导课呢?
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考虑。当下的学生是在看动漫、科幻里长大的,《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已经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很多故事情节诸如武松打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学生因不理解而了无兴趣。
这样的阅读指导,引起学生对宋江及其107个兄弟命运的好奇。让学生了悟原来不管哪一个年代,对理想的追求,对被主流社会的认可都是人心所渴望的。从而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事实证明,这样的点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渴望,自觉自愿地往下读。
综上所述,从强迫阅读到自主阅读之间,离不开教师适时有效的点拨。这考验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智慧和耐心。换言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导读者、陪伴者、解惑者。
当然,有一点我们要注意: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附带的内容不能过于冗繁,比如,要求过多的摘抄等等。还是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地中止去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可能不多时就兴味索然了。如果处处指向应试的功利性,如应试写作,应试类阅读,那就更败坏阅读胃口。书店里到处摆着琳琅满目的跟进新教材的一类读物——名著导读,安排了很多阅读要求和规定计划,那就会减少了读书的兴致,降低了读书的快乐感。
二、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关于整本书阅读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温儒敏教授在2018年1月写给上海“整本书阅读论坛”的一封信里提到,他不太主张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课程化。认为课内安排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相关内容,只要是简要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开始读”即可,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
这一点,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与温教授的观点颇有出入。因为当下的学生异常忙碌,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亟待完成。整本书阅读时间跨度大,阅读材料更丰富更复杂。要求学生整本书阅读基本在课外完成,是不大现实的。
缩减课内讲授教材的时间,每一周匀出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地阅读,有何不可?老师的讲授与学生自己专心的阅读相比,未必就一定给予学生的更多更有分量。
筆者还减掉了生词抄写作业,练习册之类的作业,把每天的家庭作业定为阅读半小时。只有这样,整本书阅读才有时间上的保证。
总之,整本书阅读需要适度地课程化,又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课外阅读的产生。
三、 浅阅读和深阅读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福建省就开始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并纳入考试作为相应的评价。那就是名著阅读,做法是把《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十二本名著定为考察范围。当然,名著阅读并不等同于整本书阅读,这不是本篇文章要讨论的话题,姑且略过。
提示:
本文标题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
当前网址为:http://www.tougao.net/lunwen/7499.html
本文相关论文
更多>>- 2017-05-23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及其研究
- 2017-05-27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5-06-03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 2015-10-16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研究
- 2016-02-29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2016-04-07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分析
- 2016-04-2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
- 2016-07-31解析中职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2016-10-20“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 2016-11-01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热点排行榜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7《新课程学习》
- 3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42015-03-16《华夏教师》
- 5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6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7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8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92014-06-02《北华大学学报》
- 102014-06-02《华章》
- 12019-12-16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方式探寻
- 22019-12-16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 32019-12-16美术特色高中数学高考有效备考的实践研究
- 42019-12-16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52019-12-1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
- 62019-12-1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 72019-12-15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对策
- 82019-12-15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 92019-12-15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探究
- 102019-12-15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32015-03-16《华夏教师》
- 4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5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6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7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82015-03-16《新课程研究》
- 92013-06-18《中小学电教》
- 102013-06-18《新课程》
- 12015-06-29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 22015-06-29构建和谐集体,创建良好班风
- 32015-06-2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 42015-06-28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的探析
- 52015-06-28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 62015-06-08过程图像辅助解题的实例研究
- 72015-06-03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 82015-06-02实施创新教育的“五要”
- 92015-05-30学生学习中疲惫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 102015-05-30低年级学生绘本阅读实施策略的论文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