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
更新时间:2019-11-29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作者:杜芬娥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3期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强的,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导中学生进行新兴科技软件等的能力培养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专家重视起来,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新的优势作用,以其豐富而多样的课程资源储备吸引着众多的学校和老师进行使用。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学校联合老师和一些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使课程更加契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校本课程运用在信息化的媒介平台上,老师能够充分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本,以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终极目的展开一系列的探究式教学,试图将学生培养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探究模式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信息技术课程中探究模式教育的优势,以及探究模式教学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究式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的推行下,一些中学校园中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学校将充分以学生为本位,树立起“生本理念”的教育观,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创新力与想象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掘学生的潜能,经过老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使师生之间更加地了解对方,更加有利于在教学中进行“对症下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老师的教学带领下,学生充分地开发智力,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的交流与探讨。
一、 探究模式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 探究模式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探究模式,一为“探”,就是老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之后,再结合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教学问题,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学习和接触,通过老师的指引,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熟悉,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里进行自主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可以脱离老师的学生的独立学习过程。二为“究”,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础知识后,就要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地深层次学习和研究,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小组谈论,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可以进行一定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
(二) 探究模式教育的特点
1. 创新性
探究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就是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其将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知识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上的内容学习,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的涉猎并不广泛,并且除了中学课本中一些信息技术的简单的基础知识外,对于知识的探究并不深入,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局限于课本内容,很少具有延伸性。然而探究模式下的教学却是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地打开,对其进行多样知识的延伸,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由自己亲自作出学习假设,再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出答案。
2. 参与性
探究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加具有参与感,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去,利用自己的思维和智慧去开辟知识学习的新思路,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感并不强,只是由老师进行督促学习,对于知识缺乏自身的思考,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但是却不能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此,探究式教学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表达的权利,他们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有机会去探究自己所提出的疑问,通过实践的方式作出解答。
二、 信息技术课程中探究模式教育的优势
(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引进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探究模式教育理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作为他们的探究对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正好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初高中时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老师应该在课前对于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讲解,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学生必须学会灵活运用一些新媒体设备,才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线上问题,如老师可以教学生进行图片的制作和视频的制作等,以及对于一些基础性办公软件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兴趣。
(二)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探究,有助于拓展校本课程范围
校本课堂本来就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专门制定的课堂模式,其在教学中需要的教学种类会更加多样化,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就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新兴内容,可以帮助老师拓展学科外延,在原来主学科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信息技术方面有用知识的补充,知识体系由浅至深,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已经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已经在家利用电脑、手机等高科技手段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开始初步的接触,,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更加轻松,能够为学生在学习主课目的知识外提供新的知识储备。此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可以对于校本课程进行一定的补充,增加课本中所缺少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知识内容。
(三) 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是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集体在教室进行课堂学习,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受到限制,如何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学习需求成为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改革方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自主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例如,学生对于当天上课内容没有听懂的部分,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课堂的线上听讲,无限次地收听课堂内容,可以实现将“老师带回家”“一对一辅导”等教学优势。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较大的提升,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的预习功课,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效率,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提示:
本文标题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
当前网址为:http://www.tougao.net/lunwen/7542.html
本文相关论文
更多>>- 2017-05-23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及其研究
- 2017-05-27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5-06-03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 2015-10-16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研究
- 2016-02-29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2016-04-07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分析
- 2016-04-2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
- 2016-07-31解析中职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2016-10-20“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 2016-11-01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热点排行榜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7《新课程学习》
- 3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42015-03-16《华夏教师》
- 5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6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7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8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92014-06-02《北华大学学报》
- 102014-06-02《华章》
- 12019-12-0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探微
- 22019-12-06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探索
- 32019-12-06“圆”单元学习中学生系统错误及其口试策略分
- 42019-12-06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52019-12-06思维导图在圆锥曲线高考复习中的整合运用研究
- 62019-12-05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以读引写”教学
- 72019-12-05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浅析
- 82019-12-05浅析日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 92019-12-05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
- 102019-12-05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 12015-03-17《现代职业教育》
- 22015-03-16《中学课程资源》
- 32015-03-16《华夏教师》
- 42015-03-16《基础教育研究》
- 52015-03-16《中学课程辅导》
- 62015-03-16《数理化解题研究》
- 72015-03-16《新课程导学》
- 82015-03-16《新课程研究》
- 92013-06-18《中小学电教》
- 102013-06-18《新课程》
- 12015-06-29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多重角色
- 22015-06-29构建和谐集体,创建良好班风
- 32015-06-28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 42015-06-28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的探析
- 52015-06-28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 62015-06-08过程图像辅助解题的实例研究
- 72015-06-03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
- 82015-06-02实施创新教育的“五要”
- 92015-05-30学生学习中疲惫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 102015-05-30低年级学生绘本阅读实施策略的论文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