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蕴含“大课堂”
更新时间:2020-06-18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作者:葛华丽 来源:新课程·中学 2019年12期
摘 要:中学化学是对客观自然法则的总结,充足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奠定了其在核心素养培育中无可撼动的优势。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就中学化学微课的设计和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化学;微课
微课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知识以视频方式呈现,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而得名。虽然微课的时长远不如课堂,因而能够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但其见缝插针的特性却恰好适合学生课余时间的碎片化性质,是辅助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有力因素,然而传统教学下教师只关注考试难点的讲解,毫不关心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也不讲究讲授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对笼统理论的理解造成了极大阻碍,进而产生畏难心理,致使学习进展一度陷入僵局,难以克服的挫败感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有义务花费心力去改良课程模式,以新颖多变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智能设备的横空出世影响了大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尤其中学生玩心重,手机的娱乐功能将生活分割得七零八落,让人心变得浮躁,而微课恰恰是顺应现今学生喜好而诞生的产物。首先,微课不会占用学生太多时间,又往往直击要点,确保其在专注力最强的状态下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其次,微课让教学更为个性化,个人能力的参差不齐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重点详细陈述获得该结论的步骤,录制多个主题的微课,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行选择,甚至借助下载功能反复观看直至彻底掌握,避免教学进度因为少数学生而被耽误。最后,微课能以动态形式展现课堂中难得一见的事物,例如案例的回顾、罕见物质的观察等等。以“物质多样性”为例,石墨、足球烯等都只有碳元素,却因其数量、构造的差异成为了截然不同的物质,即使教师借用蜂巢、足球等形似的物品来描述,学生依然很难想象其完整构造。倘若使用微课将碳元素经过排列组合构成这些物质的全过程直观地呈现,强烈的画面感会使学生的记忆更加完整、
深刻。
二、合理挑选内容
为了迎合学生的各类需求,教师应当尽可能扩充微课的课题选择范围,并且内容设置也要与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实验是探索化学理论的必经之路,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而且亲身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强化自主学习的技能,又能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只要条件允许,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尽量多的实验机会,不过有些化学实验的危险系数较高,在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下极易引发事故,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学生无法驾驭。老师的讲台实验由于视线的遮挡、模糊会让不少实验细节被遗漏。比如在“白磷的自燃”的实验中,白磷和二硫化碳都属于易燃物品,且实验结果取决于白磷数量的多少,学生一般很难拿捏,此时微课不但能防止意外着火的发生,而且还能同步展示两种情况,便于学生发现区别。
化学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同时,也让生态系统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化工厂排污使得河水污浊、废气的排放使得雾霾环绕,无论是对动物或是人类都是不小的伤害。但这一切不能归咎于化学,问题的症结在于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对化学的错误运用,而这大致是缺少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可见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以“新能源的开发”为例,教师应该发挥微课的特长,借由图表、音频资料反映地球污染的危急程度和我国相较发达国家尤为庞大的能耗,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实施开源节流的紧迫性。
三、注重学生反馈
不过微课也并非十全十美,只能在课后起到为学生单独辅导的作用,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却寥寥无几,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老师有必要将课堂和微课联系起来。譬如在上述例子中,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和探讨节能环保的可行措施,将彼此的灵感分享给同学,在与各种思想的摩擦碰撞中得到打磨和升华,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另外,微课教学法目前还只是初露锋芒,只有经历无数的改善才能走向成熟,故而在微课设计方面,教师尚处于摸索状态,必須抱着谦虚的态度向学生寻求课程建议,像是询问学生观看微课的感受、对其中的哪些设置不够满意等。此外微课的重播机制也有利于教师在回放中反思自己的欠缺,从而实现自我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反馈,其主要原因在于本身微课教学法的应用相对不够广泛,整体实践效果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通过全面的评价系统来判断和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保证整体教学过程的良好开展。通过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方法,良好运用微课,设计微课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单纯的依靠方法是不成熟的表现,通过新方法的使用、新思维的灌输,才是新教学模式的最佳应用手段。
总之,微课是化学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技能,与课堂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简化难点,,清晰还原实验全貌。虽然距离完善尚且遥远,老师也应相信微课的无限可能,大胆尝试全新的教学途径,以期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翁永通.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微课教学初探:以“盐类的水解”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9(4):150-151.
[2]高婷,张万举.微课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耦合及体系调适[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4-97.
[3]何少萍.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微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84.
提示:
本文标题为:“微课”蕴含“大课堂”
当前网址为:http://www.tougao.net/lunwen/8352.html
本文相关论文
- 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 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升创新思考
- 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及其研究
- 浅谈议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 任务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研究
- 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分析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
- 解析中职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 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多维信息融合的高校教学评价
最近更新
-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探究信息技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 软件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探索
- 辽代覆面葬俗研究
- On the value of modern ceramic art creation
- 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发展的促进性研究调查与
-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邪教教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对策及建议
-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量化评价方法
- 量表评价法在税务会计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 大别山革命先辈李先念的大爱人生及其启示
-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 高校钢琴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