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迪 来源:新课程·中学 2019年12期
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思想政治的传播工具与宣导素材,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能有效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党的十九大是我国思想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将十九大报告热点巧妙地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之中,能拉近教材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开展辩论探究,使教学回归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得到提高。
关键词:时事政治;热点导入;十九大报告;辩论探究;课堂生活化
一、热点导入,增强实效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教学中,学生获取政治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学课本,高中政治教学综合了政治、哲学、经济等学科的内容,虽然其内容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政治理论知识,但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迟滞性,而现行的政治教材中,有些知识理论较为枯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学生的生活相隔较远,,有些内容及概念相对来说较难消化,学生的学习也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这就极容易使学生出现疲劳和厌烦,使其学习兴趣大大减少,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新内容的授课时,可以以时事政治为切入口,这是因为时事政治事件的发生距离较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略有耳闻,但所知不详,如果教师能够在这方面知识的授课时,引入相关时事政治的分析,就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果。如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授课时,可以引入“利比亚的危机”这一时事政治事件,通过对其展开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教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这一章节内容时,核心关键词是“创新”,重点介绍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象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在创新层面上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天宫空间实验室遨游太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深潜7000米、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探空、中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重大发现、“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抛出独一无二重大成果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新纪录,这些都是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后所创造出的奇迹。“创新”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到50余次,创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些都验证与说明了教材中提到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观点。借助十九大报告热点中对创新成果的分析,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创新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新发展的理念之首。如,教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一章节时可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的第一次提出,到2017年十九大的修改,它突显的就是“发展”这一核心词。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思维角度、思想格局、思考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解。比如,第四单元中《寻找社会的真谛》需要学生用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与发展观看待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十九大报告热点,教师可以尝试着指导学生用十九大报告热点串联起各个知识板块。比如,参考专家解读的十九大报告十大关键词,将这些热点关键词与教材知识相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教材各个内容编排与设计的用意,以更大的视角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对十九大报告的热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在目前的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的运用使政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营造生活化课堂,增强实效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案例,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使教学回归生活,无形中进行价值引导。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自愿担任各个角色,扮演主席团、总理、代表团等,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及自身角色定位说出自身感受,加深其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如在进行“多变的价格”授课时,可以介绍近来猪肉的变化情况,抛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进而再引入新的授课内容,如此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框题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还有一年一个多月就要高考啦!你可能偷偷思考过未来,你的梦想职业是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发言。老师适时点拨:“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职业价值观,对专业、职业的考量和选择是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引入到这一框题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弄清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概念的含义,笔者设置了一些判断:①互联网媒体正在迅速崛起;②中国逐渐进入法制社会;③会计专业毕业生非常多,人才需求也非常多;④外语编辑、同声翻译比较热,嗯!外语专业可以成为我的菜;⑤金融专业对数学要求高,我是拒绝的。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判断,学生很感兴趣,在无形中也体会到相关概念的含义,避免了乏味的概念讲解。在讲授本框题的重难点知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时,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情境,力求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例如:你选择以后的专业和职业会着重考虑哪些因素?①收入财富;②兴趣特长;③权力地位;④自由独立;⑤成长发展;⑥人际关系;⑦身心健康;⑧环境舒适;⑨工作稳定等等。(1)大家的判断和选择多种多样,这说明价值判断和选择有什么特征?(2)为什么大家的选择会多种多样?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问题,深入浅出地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在无形中也进行了价值引导,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减少了单纯的讲授和说教。让学生观察、体会和感受,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既增加了生活经验,又提高了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