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1-03-26 所属栏目:论文范文
【摘 要】文化艺术产业可以说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二十一世纪产业中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黑龙江省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对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笔者根据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艺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问题;习总书记谈话
一、文化艺术产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018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在已有的分类基础上进行再次修订,新增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重点调整了分类类别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文化部下发文件显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可以进行商品化,同时具有文化和经济发展双重属性的产业被称之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由对精神价值的重视引起的,它发掘了文化市场的潜能,将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进行商品生产,是文化事业与经济生产的结合,同时文化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世界,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劳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艺术产业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隶属于文化产业,因艺术是文化中最具有创新性与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其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所以艺术产业也被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在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艺术产业涵盖了文化产业所有的特质,艺术产业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艺术商品生产和艺术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目前艺术产业的经营活动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
所谓文化艺术产业即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文化产业涵盖了艺术产业,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艺术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精神需求为目标,它是文化艺术的创作与销售。文化艺术产业具有精神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是赋有精神性和娱乐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艺术产业可以说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二十一世纪产业中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它不仅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与经济相关,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有重要影响。它的发展也影响着民众素质的上升和社会的进步。从21世纪开始,文化艺术产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高速积累越来越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的关注和重视。早在十七大时党就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要求中指出,文化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其公益性,通过发展这一产业达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大步向前迈进的目标。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得到了审核通过,国务院的这决定表明国家在产业发展及规划时,已将发展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其中。国内一些地区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成为经济増长的新秀。
二、配第克拉克定理与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的契合
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机构变化的经验性学说。他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工业往往比农业利润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研究成果之上完成,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業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印证了配第在1691年提出的观点,后人把克拉克的发现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指出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该定理把人类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经过经济大样本观察,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配第克拉克定理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一指标,考察了伴随经济发展,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由526.3万人增长至736.5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52.6%下滑至37.1%;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由292.2万人增长至331.3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29.2%下滑至16.7%;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82.1万人增长至918.6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18.2%增长至46.2%。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由占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4%下滑至18.3%;黑龙江省第二产业产值由占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1.0%下滑至24.6%;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由占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6%增长至57.1%。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指出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由数据看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相对收入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随之增长。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属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经验总结,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规律:人均收入较低,第一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反之,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其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72元增长至13804元,恩格尔系数由61.8%下滑至26.3%;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455元增长至29191元,恩格尔系数由42.9%下滑至26.3%。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由526.3万人增长至736.5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52.6%下滑至37.1%;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由292.2万人增长至331.3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29.2%下滑至16.7%;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82.1万人增长至918.6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18.2%增长至46.2%。当黑龙江地区人均收入增高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提示:
本文标题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当前网址为:http://www.tougao.net/lunwen/9935.html
本文相关论文
- 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 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提升创新思考
- 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及其研究
- 浅谈议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 任务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研究
- 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分析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探析
- 解析中职化学教育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浅析
- 网络消极效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 浅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多维信息融合的高校教学评价
最近更新
-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探究信息技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 软件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探索
- 辽代覆面葬俗研究
- On the value of modern ceramic art creation
- 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发展的促进性研究调查与
-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邪教教徒教育转化的心理学对策及建议
-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量化评价方法
- 量表评价法在税务会计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 大别山革命先辈李先念的大爱人生及其启示
-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 高校钢琴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